白湎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直條狀,表面土棕色,根頭處密被淺棕色毛茸,並有葉柄殘基,側根多數,纖細。基生葉具長柄,生於山坡、灌叢中。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湎草
- 拉丁學名:Conyza japonica(Thunb.) Less.
- 別稱:假蓬(輕漢種子植物名稱)、山地菊(廣西)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科:藥菊科
- 分布區域: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直條狀,表面土棕色,根頭處密被淺棕色毛茸,並有葉柄殘基,側根多數,纖細。基生葉具長柄,長7.5~12厘米,葉片卵形,長7~10厘米,寬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漸狹,下延成闊翼,葉緣及翼上均疏生刺齒,下面密生白色絨毛;莖生葉互生,倒披針形,長5厘米;生於花序基部的葉呈苞葉狀。花莖高50~90厘米,直徑約3毫米,密被白色絨毛;頭狀花序,排列較疏,總苞3~4列,帶有紫紅色暈,硬膜質,每花序內有管狀花數朵。瘦果小,先端有冠毛。
分布範圍
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生於山坡、灌叢中。
主要價值
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白湎草的全草。
功 效
消炎鎮痛、祛風解表、宣肺化痰、祛風止驚。
主治
用於胸脅疼痛、頭痛者、外感證、小兒咳嗽、 小兒驚風。
性味歸經
辛、微苦,平。入肝、肺、脾三經。
內服:煎湯,6-9克。
刀口藥(玉溪中草藥)、假蓬(輕漢種子植物名稱)、山地菊(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