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雁翎隊紀念館座落在白洋淀中心的白洋淀文化苑景區,建築面積2566平方米,館名是由曾率部馳騁冀中戰場的開國上將呂正操在99歲高齡時親筆題寫的。它分設序廳、全面抗戰的爆發與冀中抗日根據地的建立、侵華日軍在
白洋淀的暴行、雁翎隊與水上游擊戰、端崗樓拔據點、懲處漢奸為民除害、喜迎抗日戰爭的勝利、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雁翎精神等18個主題鮮明的展廳。通過大量翔實、豐富、珍貴的歷史照片、圖表、文獻資料、流傳下來的實物,形象雕塑等,以及運用電光聲、三維動畫立體成像、大螢幕投影等現代化藝術手段,生動再現了聞名中外的白洋淀雁翎隊,神出鬼沒、英勇頑強、機智靈活地打擊日寇的生動場面和光輝戰鬥歷程,領略昔日烽火之旅的新亮點。以“紅色”(雁翎隊紀念館)為主體,藉助其它資源成為紅與藍(天藍水清碧波蕩漾)、紅與綠(世界名荷園、荷花澱等自然生態)、紅與古(
康熙水圍行宮、沛恩寺)、紅與俗(
嘎子村民俗風情)的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形成綜合性高品位的典範之作,具有疊加的特點,交相輝映,迸發出比單體紅色旅遊景點有更大的吸引力。
由於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建設規範、展品豐富、觀眾踴躍,在中紅網、中宣部《黨建》和紅旗出版社等單位開展的評比活動中,被評為中國十大紅色旅遊景區,白洋淀文化苑董事長
袁大炳被評為中國十大紅色旅遊人物。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為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推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激發河北廣大幹部民眾的愛國熱情,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導全省人民堅定信心、凝聚力量,為實現科學發展、富民強省而努力奮鬥,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命名第三批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27處。其中,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白洋淀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白洋淀的水上游擊隊——雁翎隊,利用有利的地形,駕小舟出入蘆葦盪中,神出鬼沒,聲東擊西,輾轉茫茫河淀上,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譜寫出一曲曲白洋淀人民抗日救國的凱歌,“雁翎隊”也因此聞名中外。
白洋淀地區流傳著許多有關“雁翎隊”的膾炙人口的故事。在
白洋淀文化苑景區,建有“雁翎隊紀念館”,展示著當年雁翎隊的游擊隊員們機智勇敢地與日本侵略者鬥爭的實物和文字解說。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和聶榮臻司令員在指揮清風店、解放石家莊兩大戰役時,曾來白洋淀視察。白洋淀的光輝業績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史冊。
抗日戰爭時期,在淀泊相連、葦壕縱橫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沒、來無影去無蹤的隊伍。他們時而化裝成漁民,巧端敵人崗樓;時而出沒在敵人運送物資的航線上,截獲軍火物資;時而深入敵人的心臟,為民除掉通敵的漢奸;時而頭頂荷葉,嘴銜葦管,隱蔽蘆葦叢中,伏擊敵人保運船。這支令敵人聞風喪膽,卻讓百姓歡欣鼓舞的隊伍,就是活躍在
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裝--雁翎隊。
他們利用淀內溝壕縱橫、港汊眾多、千頃蘆葦盪、萬畝荷花塘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發揮白洋淀人諳習水性的特點,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頑強、機智靈活,同日寇展開了水上游擊戰。駕小船用打野鴨子、打大雁的火槍和大抬桿消滅了大量日本鬼子,切斷了敵人的水上運輸線。他們除漢奸、端崗樓、打伏擊,譜寫了一曲人民戰爭的讚歌。智取
十方院崗樓、夜襲大淀頭崗樓、巧用矛盾端崗樓等對日抗戰的英雄事跡至今廣為流傳。在白洋淀人民長期抗戰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敢於鬥爭、機智靈活的雁翎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氣節。歲月磨平了多少當年曾輝煌一時的往事,而雁翎精神卻伴隨著歷史的發展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