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鎮(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下轄鎮)

白泥鎮(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泥鎮是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下轄鎮,地處餘慶縣城關郊區,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該鎮毗鄰縣內子營街道,與黃平縣的平溪鎮、施秉縣的牛大場鎮、石阡縣的聚鳳鄉接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泥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
  • 政府駐地:明星社區
  • 電話區號:0851
  • 郵政區碼:564499
  • 地理位置:餘慶縣東南部
  • 面積:219.28平方公里
  • 人口:5.8546萬人
  • 機場凱里黃平機場
  • 火車站凱里南站凱里站
  • 車牌代碼:貴C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果林資源,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城鎮建設,旅遊資源,團結湖,農家樂,

建置沿革

2015年7月1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5〕159號批准同意撤銷小腮鎮和白泥鎮建制,設定新的白泥鎮和子營街道。

行政區劃

新設定的白泥鎮轄原小腮鎮所有村、原白泥鎮明星社區、下里村、滿溪村、大龍村、民同村、新寨村、金星村、天堂村。

地理環境

全鎮有耕地面積4581公頃,林業面積1734公頃,全鎮人口5.8546萬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1.3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10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998元。
根據地理優勢,該鎮加強市場建設,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優先建設的原則,使市場功能更完備,設施更齊全。堅持嚴格管理,徹底解決“重建輕管”的問題,切實做好城鎮管理的各項工作,美化城鎮居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城鎮經濟快速發展。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積極開發旅遊資源,抓好旅遊配套服務建設,促進交通、通訊、娛樂、餐飲、信息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白泥鎮雖然地處縣城,但由於鎮內地形複雜,區域發展不平衡,城區人口密集,交通發達,市場繁榮,經濟比較活躍;壩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有保證,環繞縣城分布,靠近市場,信息來得快;山區田少土多,交通相對不便,經濟發展滯後。在該鎮第四屆人代會第二次會議上,該鎮明確提出了“拓寬思路、放開手腳,積極引導城鎮集體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在觀念上重視,在政治上關心,在經營上扶持”,“建立健全聯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了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態勢的暢通渠道”,按照“寬環境、扶龍頭、強實力”的原則,積極招商引資,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知識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果林資源

全鎮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適宜於經果林的發展。全鎮已建成經果林1萬餘畝,形成了以柑橘、梨子、李子等為主的水果基地,主要分布於明星、滿溪、下里、上里等地。通過三個50%的調整,蔬菜、水果、西瓜、生薑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發展紅金桔6000餘畝,苦丁茶1000餘畝,早熟蔬菜種植面積突破1萬畝。根據現有資源優勢,該鎮積極通過以子營農貿市場,果蔬批發市場為視窗完善市場體系建設,藉助白泥紅金桔、早熟蔬菜等產品品牌,牽線搭橋,建立健全信息網路,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農產品市場體系,開闢農產品流通渠道,拓寬農業發展的市場空間,支持農民專業運銷大戶走聯合營運路子,組建一批多渠道,多形式的流通企業,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連結起來,依靠科技進步和先進農業生產方式,積極搞好農業新項目開發,新品種引進和新技術推廣。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建成保鮮庫、批發公司等一批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企業。
養殖業以養豬特別是在推廣三元雜交豬、養羊、牛改為重點,新增各類養殖大戶400餘戶,新增養殖專業村1個,全鎮生豬存欄4萬餘頭,出欄3.3萬頭。以團結水庫、方竹電站庫區為依託,大力發展了養漁業,山區主要以稻田養魚為主。
通過實施渴望工程,基本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全鎮8個村實現村村通公路,用電率達100%,電視普及率達80%以上,實現村村通電話,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社會治安、計畫生育工作良好,村級領導班子團結,各村黨支部起到了戰鬥堡壘作用。2002年全鎮財政收入達1406萬元,突破了1000萬元大關,全鎮人均純收入達2271元。該鎮2001年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1999年——2001年獲省民政工作全優鄉鎮;2002年獲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黨委;黨建及精神文明工作第一名,紀檢工作第二名;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目標管理黨政系列一類鄉鎮。

經濟發展

白泥鎮分為城區、壩區、山區三大塊,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鄉鎮。因此,該鎮著力發展“三區”特色經濟。城區是城鎮居民主要居住區,以發展城鎮集體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為主,不斷擴大就業,努力推進城鎮化。壩區有萬畝白泥大壩,有團結水庫灌溉,是蔬菜、甘蔗等果蔬的集中種植區,湄黃公路、余石公路從境內穿過,交通較為方便,以發展經果林、蔬菜為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突破農業產業化;山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後,有山塘、水庫15座,以發展畜禽養殖、烤菸、水稻、油菜生產為主。
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9億元,同比增長13.2%;其中,一產完成1.85億元,增長6%;二產完成1.46億元,增長17%;三產完成2.58億元,增長1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1.4:24.8:43.8。預計地方財政總收入達0.167億元;招商引資0.79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億元;預計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9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600元,增長14.4%;城鎮化率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56‰。
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億元,同比增長21.3%,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5.8:24.8:49.4;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億元,同比增長38.8%;地方財政收入2650萬元,同比增長21.5%;農民人均純收入5040元,同比增長12.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1050元,同比增長14%。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的五年。“十二五”期末,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8億元,年均增長14%;實現農業增加值28.5億元,年均增長7%;實現工業增加值9266萬元,年均增長1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1億元,年均增長4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9億元,年均增長12.6%;完成招商引資16.2億元,年均增長14.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702.8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7元,年均增長12.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92.3%。
白泥鎮(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下轄鎮)

基礎設施

文體科教全面發展。以優先發展教育為根本,改善轄區內10所中國小辦學條件,完成了原小腮國小和幼稚園整體搬遷,完成小腮中學和白泥中學合併,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達99.5%,國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98.5%和98.3%;成功舉辦省科協攝影、遵義茶香行等大型採風活動,承辦了方竹杯釣魚邀請賽,吸引了國內眾多釣魚愛好者前來參賽,全民健身運動得到廣泛開展。

社會事業

強化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切實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圓滿實現了“雙降”目標,全面實施二孩政策;順利推進計衛整合工作,累計投入資金50萬元,改擴建魁龍村、中關村2個村級衛生計生服務室;新農合參合率達98.3%,新農保參保率達80%,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5%以內;社會事務工作成效顯著,發放城鄉低保金、優撫對象生活及醫療補助等惠農資金336.7萬元。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紮實推進平安白泥建設,協助修訂完善了矛盾多元化解在基層的國家標準,創新推出“六小”活動,豐富和拓展了“餘慶經驗”。統計、工青婦、檔案、消防、供電、通訊、民兵預備役等工作均取得新進展。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亮點突出。湄黃、施余公路貫穿全境,即將建成的凱余高速、江口至六盤水高速將在這裡交匯,白泥產業園區開工建設,天湖新城開發、河東新區開發、縣城地熱資源開發如火如荼,錦繡華庭、時代花園、風景名苑等一個個商住小區把縣城裝扮得靚麗紛呈;三角花園廣場、河濱文化廣場、圖書館、體育館使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這裡,呈現的將是一個嶄新“休閒之都、文化大鎮、投資福地”。

旅遊資源

團結湖

團結湖省級森林公園是餘慶縣城森林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距縣城約5公里,園內森林茂密挺拔,湖泊寬廣優美,文物古蹟源遠流長。她以秀美的森林景觀和寧靜碧綠的水域風光為主要特色,並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集山體、湖泊森林、古蹟於一體,具有幽、秀、野、曠的景觀特色,是郊遊、度假、娛樂、會議的理想場所。
團結湖團結湖

農家樂

一是緊扣“農”字:必須強化特色意識,突出“農”字,這是確保農家樂旅遊做鮮做活的核心和靈魂。從農家樂的規劃建設上,環境要有農村山水田園風貌,建築上要有農村的特色。要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樸、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力求做到周邊有山有水、有田有地,儘量避免開在交通要道和集鎮化的地方,努力展現農家樂旅遊的魅力。
二是緊扣“家”字:農家樂旅遊之所以在短期內快速興起,其中很大一個方面就是得益於原汁原味的農家特色。要注意保持農村農家的鄉土本色,要給遊客一種住在農家、吃在農家、玩在農家、樂在農家的感覺,經營風格要有農家特色,服務要給遊客“家”的感覺,避免城市化、飯店化傾向。
三是緊扣“樂”字:要在增添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等文化品位方面下功夫,加強文化內涵和挖掘。要結合地域特色和自身實際,設定遊客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娛樂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