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寺位於阜蒙縣大板鎮衙門村北,是普安寺的附屬廟宇,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由吐默特左旗府出資,為普安寺四世活佛(來自西藏七世班禪丹白尼瑪大師身邊的弟子)丹畢道爾吉建築的避暑院。正殿二層藏式樓閣建築(寬五丈長七丈)一層供奉釋迦牟尼佛、普明大日如來、宗喀巴大師、布袋和尚和密集金剛、勝樂金剛、騎羊護法等像,正中設定高大的活佛法台和經桌,兩側設10排喇嘛參加法會的座席和經桌,二樓為局布建築除供奉密集七金剛造像外,還收藏《甘珠爾經》和《丹珠爾經》。
該寺建於依山傍水之處,山谷中的泉溪流長,遠望泉水閃閃發出白光,故名“白泉”。寺以“白泉”得名,故“白泉寺”。建築群內還建有關帝廟,東西配殿,廟倉及山門等建築,青磚灰瓦的廟宇和圍牆,院內植青松翠柏奇花異草,把寺院顯得壯麗多姿,普安寺的四、五、六世活佛都曾在此洗浴避暑.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活佛親自頌經,此時遠近的香客到廟會獻供上香聲勢非凡,隨著歲月的流逝,寺廟已毀,遺址尚清晰可見。
該寺建於依山旁水之處,山谷中的泉溪流長,遠望泉水閃閃發出白光,故名“白泉”。寺以“白泉”得名,故“白泉寺”。建築群內還建有關帝廟,東西配殿,廟倉及山門等建築,青磚灰瓦的廟宇和圍牆,院內植青松翠柏奇花異草,把寺院顯得壯麗多姿,普安寺的四、五、六世活佛都曾在此洗浴避暑.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活佛親自頌經,此時遠近的香客到廟會獻供上香聲勢非凡,隨著歲月的流逝,寺廟已毀,遺址尚清晰可見。
《遼晉國夫人墓志銘》現存於遼寧省博物館。 《遼晉國夫人墓》1949年11目發現於小洞山。墓中出土了漢文墓誌一合,還有陶瓷器,銅鐵器和裝飾品等,該墓志銘,綠沙岩刻制,較為完整。志蓋方形,邊長93.5厘米,頂面中心有46厘米的方形平面上刻楷書陰文“故晉國夫人墓志銘”二行八串,四邊磨成斜坡,志蓋通厚15厘米,邊厚5.5厘米,蓋光素無紋飾,現左上角稍殘壞。志石變方形,邊長與蓋同,厚13厘米,志石面邊緣陰刻直溝一周,邊線內刻志文,志文楷書共三十行,滿行三十字,總計835字。
白泉寺依山傍水,古樸清幽,霧繞天泉,風景秀麗,該寺始建於嘉慶六年,一七九六年,嘉慶皇帝登基,按貫例舉行大典。當時,有參加慶典資格的著名呼格圖活佛在冊60名,查點時,東蒙彌勒寺活佛缺席,班禪大師便奏明聖上恩準,讓隨身同去的普安寺四世活佛參加,補足60位,通過講經說法名列第六位,嘉慶皇帝龍顏大悅,嘉封為“莫日根堪布呼圖格圖”稱號。
白泉寺環境幽雅,蒼松翠柏層層環抱,奇石異草遍及山坳,整個地貌似“簸箕”形,東西北三面環山,從南向北由寬到窄,由一馬平陡峭山峰,加之廟宇依山靠石而建,氣勢輝宏。
四世活佛在建造白泉寺大殿的同時,在大殿的前面又監造了關帝廟。關帝廟為三間藏式廟堂,廟裡正中塑了關公的坐像,兩旁塑了關平、周倉各握劍.刀的站像。威武神氣,莊嚴肅穆,四周牆壁上畫著關雲長忠武一世的二十四部彩畫。
白泉寺風景區內,現有數尊刻於巨石上的佛像同,有宗喀巴,釋迦牟尼,度母,關公,無量壽佛等。
l、聖泉與海棠山的摩崖造像相時有“隱身佛”出現。
登上白泉寺風景區小喇嘛洞半山腰,順山而下有一小溪,溪由泉至,溯源而上,泉時而出自於巨石下,時而流出於柳樹叢中,水流淙淙,歡快愜意。其間有一池,泉水匯聚池中,水別于山青水綠而呈現白色,故得名“白泉”泉水清澈甘甜,沏茶極鮮,也是歷代活佛飲用淨身之水。堪稱“塞北第一泉”解放前,上默特左旗王公貴族日本參事官佐騰,阿布虎男等每年夏季到來,都要到這裡用泉水沐浴,品茶道,避暑度假。
2、奇洞。在小洞山有一神奇洞,洞口於巨石旁,洞口徑約60公分,洞口四周遍生荊條,杏樹,灌木,鬱鬱蔥蔥,密密匝匝,給人以神奇之感,洞深莫測,黑不見底。
據傳,此洞從來無人走到底,只是下去幾米深,口窄下闊,涼風溲溲,暗無光亮,無人敢下去探險。
3、奇冰,距奇洞約3000餘米,有一奇異地段,一叢柳一巨石上下成兩個天地,蹲於巨石上,小溪從柳從下流出,石下山芹,蒲草蔥綠,石上距柳叢一米遠,冰雪尚有尺許厚,絲絲涼意撲面而至。此冰直到5月中旬方能化淨,是何故,尚不知。
4、千年古槐:在小喇嘛洞白泉寺旁,有一古槐格外引人注目,主幹低矮,胸圍3.3米,根植於深山中,無侶無伴,好像在向人們訴說著小洞山的蒼桑史,它雖經乾餘年的風霜,仍枝繁葉茂,剛毅奔放。
寺周多山也。其北倚三山,南俯平川。望之秀美而莊嚴者,寶地也。山行二三里,漸聞流水潺潺,而成溪于山石之間者,白泉也。山高林密,曲徑通幽,有亭翼然立於泉邊者,觀泉亭也。建亭者誰?寺之信徒也。名之者誰?山寺之住持也。某日與友來游於此,喜之不勝,而樂而忘返,故自號稱“遊仙”也。所游之意不在山,在乎余之心境也。心境之樂,得之山而寓之水也。
至於此友歌於前,彼友嬉於後,人若呼,山必應,千迴百轉,往來而不絕者,友人樂也。臨溪而戲,涼爽而宜人;緣溪而上,路狹而蜿蜒。攀岩捉藤,初則健步如飛,中則汗流浹背者,體力之不濟也。飲泉水而解渴,食野果而品味者,樂不思蜀也。清風飄蕩,暢然於胸,盡覽大好風光者,登臨山頂也。上則行左路,下則步右路者,喜新而好奇也。蟬鳴林靜,花擁枝攔,漸行漸止者,忘路之遠近也。
山中洞穴多有挖掘,甬道長而深達洞中者,遼代墓也。何以洞開而示人者,遭後人之盜掘也。森嚴壁壘,等級分明,暗隱於山坡者,遼之高官也。觀古閱今,時空雖變而人事未改者,古今一理也。然昔人已去,空餘豪冢,生命不再,青山依舊,人力之難為也。佛音飄渺,聲聲入耳者,世人當警醒也。
已而日薄西山,相挽相攜,談笑風生者,友於寺前相會也。山餚野味,雜然而前陳者,友之宴也。酒酣之際,豪情萬丈,兄一杯,弟一杯,你敬我勸,瀟灑而酒盡者白泉寺
,眾友歡也。紅顏早現,東倒西歪者,眾友醉也。
游能同其樂,飲能盡豪情,醒能述以文者,在下也。在下謂誰?冬日笙歌也。
白泉寺
白霧索清泉,美在聖水澗
奇花異樹珍,遊人笑語喧
摹崖造像懸,遺址古契丹
寺院香繚繞,怪異山石撼
白泉寺風景開發區,地處東經121度53分3秒,北緯42度,屬醫巫閭山尾丘陵區,海拔505.5米。景區是以峰巒險峻,懸崖峭壁,千年古槐,鳳凰梧桐,聖泉奇洞,奇花屆異草,古墓,遺蹟,摩崖造像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的山嶽型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