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河大橋
- 地理位置:位於南陽宛城區白河街道盆窯村
- 又名:盆窯白河橋
- 始建於:1965年1月
歷史沿革,前身,建橋數據,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老白河橋又名“盆窯白河橋”,因位於南陽宛城區白河街道盆窯村,故而得名。
據《南陽縣誌》(1990年版)記載,盆窯白河橋位於盆窯西白河上,此處為舊渡口,1956年修建木橋,1973年改建為低水位鋼筋混凝土橋。橋長344.8米橋面行車道寬7.5米兩側各附0.25米安全帶。
另據史料記載,南陽至博望的古渡口原在三里橋(北英莊西)。民國27年(1938年),許南公路修築時,道路改經盆窯,盆窯始設渡口。當時,由8家合資造木船一條,此渡口為去許昌、開封、鄭州的必經之地。民國29年(1940年),南陽縣政府又造平板船一條,擺渡汽車、牛馬車,一次可擺渡三輛汽車。民國30年(1941年)日軍侵犯南陽,國民黨南陽駐軍為阻止日軍進攻,燒毀船隻。抗戰勝利後,又造可容5輛汽車的平板船一條。1948年南陽解放後,支前司令部修整所有木船,繼續擺渡。1949年對渡口進行整頓,1950年渡口再次整頓,成立渡口所,並建立工會,由公路段派人任渡口所所長。1953年渡口併入盆窯搬運站。1956年公路段在渡口修築臨時性木橋,船隻調往南關和李灣,渡口不復存在。
從舊渡口到臨時性木橋,再到低水位鋼筋混凝土橋,盆窯白河橋給南陽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些老市民回憶,解放之初,白河上沒有一座橋,只有渡口擺渡供兩岸民眾過河,嚴重地阻隔了兩岸的往來。特別是到白河南岸去,那邊的岸比較淺,船靠不到邊,人們還得趟水到河裡然後才能上船。水特別大的時候,只好用小一點的木船把人運到大船上,相當危險,坐著十分擔心。
從舊渡口到臨時性木橋,再到低水位鋼筋混凝土橋,盆窯白河橋給南陽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些老市民回憶,解放之初,白河上沒有一座橋,只有渡口擺渡供兩岸民眾過河,嚴重地阻隔了兩岸的往來。特別是到白河南岸去,那邊的岸比較淺,船靠不到邊,人們還得趟水到河裡然後才能上船。水特別大的時候,只好用小一點的木船把人運到大船上,相當危險,坐著十分擔心。
1993年,南陽大橋建成,盆窯白河橋漸趨式微,基本成了一座行人橋。
盆窯白河橋功不可沒,但隨著時光的流逝,這座低水位鋼筋混凝土橋也漸漸老去。由於多年無人維護,橋體損壞嚴重,該橋早已被有關部門列為險橋禁止通行。 本報作為責任媒體,近幾年對盆窯白河橋給予了持續關注。特別是今年6月27日,本報以《盆窯老橋成了沒娘孩兒》為題,再次對盆窯老橋橋體損害嚴重但仍有車輛行人通行的現象進行了報導。
文章見報後,市委書記李文慧非常關注,當天作出批示:“盆窯老橋隨著南陽大橋加寬通車,其存在的必要性要進行論證,如是危橋更要重視,目前來看還影響城市防洪,要儘快研究採取措施,不能等出了問題再解決,請有關部門限時解決。”
文章見報後,市委書記李文慧非常關注,當天作出批示:“盆窯老橋隨著南陽大橋加寬通車,其存在的必要性要進行論證,如是危橋更要重視,目前來看還影響城市防洪,要儘快研究採取措施,不能等出了問題再解決,請有關部門限時解決。”
經市公路局委託中交國通公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對該橋進行常規檢測,該橋被評為五類橋(險橋)。對此,市政府專題會議指出,原許南路跨白河盆窯公路橋本身是險橋,已嚴重影響了兩岸居民的通行安全和白河的防汛行洪,拆除已迫在眉睫。
2012年7月14日,有關部門開始對盆窯白河橋進行封閉拆除。7月23日上午,記者趕到拆除現場看到,盆窯白河橋已不見蹤影,整個橋樑已被拆除,西岸幾台挖掘機正在清理河道,幾輛運輸車滿載土方離開現場,另外十多輛運輸車正排隊等待裝載,施工現場繁忙而有序。 據施工方河南省中原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橋已經拆除完畢,拆橋產生的垃圾等已清理,目前,正在集中力量開挖土方,清理河道,預計月底可以清理完畢。
盆窯白河橋的拆除,引起市民無限感慨。一些市民路過南陽大橋向南望去,看到存在多年的盆窯白河橋已經消失,猛一下感覺不太適應。曾經的南陽交通咽喉通道就這樣和大家再見了,挺懷念的。
不過,市民對於老橋的拆除還是支持的,畢竟這是城市發展的結果,擴寬後的南陽大橋和即將通車的光武大橋將很好地替代盆窯白河橋。另外,老橋拆除後,通過諸道船閘,白河通航也將成為現實。
7月23日中午12點多,盆窯村,66歲的祝振友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在盆窯村居住,對盆窯老白河橋有著很深的感情。
祝振友老人講,幾十年前,老許南路穿過盆窯村,盆窯白河橋的修建,不僅方便了兩岸居民的通行,還成為連線白河兩岸的重要通道。當時橋兩岸車水馬龍,非常熱鬧,自己和家人做生意每天都要經過此橋。隨著南陽大橋的建成通車,老橋通行作用開始下降,加之年久失修,造成安全隱患,對於拆除老橋,祝振友表示支持。
不過,市民對於老橋的拆除還是支持的,畢竟這是城市發展的結果,擴寬後的南陽大橋和即將通車的光武大橋將很好地替代盆窯白河橋。另外,老橋拆除後,通過諸道船閘,白河通航也將成為現實。
7月23日中午12點多,盆窯村,66歲的祝振友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在盆窯村居住,對盆窯老白河橋有著很深的感情。
祝振友老人講,幾十年前,老許南路穿過盆窯村,盆窯白河橋的修建,不僅方便了兩岸居民的通行,還成為連線白河兩岸的重要通道。當時橋兩岸車水馬龍,非常熱鬧,自己和家人做生意每天都要經過此橋。隨著南陽大橋的建成通車,老橋通行作用開始下降,加之年久失修,造成安全隱患,對於拆除老橋,祝振友表示支持。
從渡口到臨時性木橋,再到低水位鋼筋混凝土橋,盆窯白河橋承載了南陽太多的歷史,見證了南陽的巨大變遷。
前身
重建白河大橋建設方案的出台可謂一波三折。2004年,因單塔斜拉鋼索橋造價過高而被否決。此後,有關部門提出保留老?>白河大橋並將其作為綠化帶,在兩側各建寬11.5米新橋的方案,但因為易造成行洪隱患,且今後大橋的通行能力遠不能滿足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被否決。經過反覆論證,南陽最終敲定:拆除老橋,建議一座新白河大橋,鳳凰涅槃終獲新生。
建橋數據
新白河大橋與2006年10月16日正式開工建設,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進行建設。其設計標準為公路 Ⅰ 級。荷載能力“載20掛100”共120噸。新橋全長878.8米其中,兩岸引線長190米。橋面寬33米,雙向有6個機動車道和2個非機動車道,並有2個人行道。橋樑上部結構為17孔跨徑40米的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箱梁,下部結構為5柱式鑽孔灌注樁基礎,工程建設總投資78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