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茅龍筆起源於明代,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創始人是明代理學家、詩人、書法家陳白沙先生(陳獻章)。它是用茅草製造的江門市新會區的特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沙茅龍筆
- 源於:明代
- 創始人:陳白沙
- 歷史:五百多年
簡介,歷史傳說,特點,制筆,歷史影響,評價,
簡介
白沙茅龍筆起源於明代,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創始人是明代理學家、詩人、書法家陳白沙(陳獻章)先生。茅龍筆開創了茅龍書法藝術,“一洗元代以來柔弱萎靡的書風”(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樹立了嶺南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白沙先生的“茅龍書”“奇氣千萬丈”,留下“茅龍經典”20多件,其代表作《慈元廟碑》《種蓖麻詩卷》等都是“精品中之精品,國家一級文物”。白沙茅龍筆工藝是採用新會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圭峰茅草為主要材料,經選裁、浸泡、錘砸、刮青等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是傳統手工製作的典範,是以植物纖維創新制筆的傑出代表。
用茅龍筆揮毫,書法獨特,是其它毛制筆所不能替代的,現已歷數百年之久,仍為書法界推崇使用。白沙茅龍筆古樸雅致,茅鋒修長,極富彈性;筆觸蒼澀,牽絲飛白相得益彰,宜於行草書體,亦可勾勒山水樹畫,不但本鄉本土書畫家喜愛,而且受到海外朋友及國際友人的高度讚賞,成為海外華人、台、港、澳同胞維繫鄉情的文化紐帶。
江門市新會區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南臨南海,毗鄰港澳,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白沙茅龍筆是以新會圭峰茅草為主要材料,經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是傳統手工製作的典範,是以植物纖維創新制筆的傑出代表。
歷史傳說
據說一個傍晚,白沙先生坐在圭峰山玉台寺前邊的一塊大石頭上看書,信手摺斷一株白茅,露出一束柔軟而富有彈力的白毛,竟與寫字的毛筆十分相似。
他心中大喜,立即摘了一把白茅回家,第二天拿出來曬乾,用木棰輕輕砸爛,又放在蜆灰水裡浸了幾個時辰,去囊後再曬乾做成筆。他用茅筆蘸上墨水,吸墨飽滿;寫一個“筆”字,筆畫硬朗,飛白生動,還帶有剛陽之氣。
他難掩驚喜地賦詩抒懷:“茅君稍用事,入手稱神工。”詩中的“茅君”就是他對茅龍筆的暱稱和敬稱。自此之後,“茅君”陪伴他近20年,陳白沙的書法藝術也以雄健之氣而獨樹一幟。他有幾句通俗易懂的談論書法的話,恰好可以說明以茅龍筆書寫的特點:“動上有靜,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拙而愈巧,剛而能柔,形立而勢奔……”傳統的書法觀念在嶺南大儒這裡轉向,一種率真、自然的情感支配著他手中之筆,灑脫、自然、錯落、超妙的意趣通過茅龍筆的律動,躍然紙上。
這種蒼勁峭拔的書法,一掃當時朝野已趨於程式的妖媚萎靡的書風,著名書法家麥華三在《嶺南書法叢譚》說,“白沙先生以茅龍之筆,寫蒼勁之字,以生澀醫甜熟,以枯峭醫軟弱,世人耳目,為之一新”,是以“震動中原”。
特點
白沙茅龍筆古樸雅致,筆鋒修長,極富彈性;筆觸蒼澀,牽絲飛白相得益彰,宜於行草書體,亦可勾勒山水書畫。用茅龍筆書寫的書法,由於沒有筆鋒,筆畫中留有空隙,形成其他書法難有的“飛白”,筆畫頓挫、拙重,別具一格。
制筆
白沙茅龍筆以新會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圭峰茅草為主要材料,經選裁、錘砸、浸泡、刮青削草、綑紮裝飾等多道工序成筆。要注意的是,對於不同季節的茅草,浸泡時間不同,要憑豐富的經驗控制時間。時間過長,草料變色,破壞茅草的纖維,影響筆的使用壽命;時間不夠,影響筆的使用效果
歷史影響
由於茅龍筆的創製,開創了茅龍書法藝術,震撼了書法界。用茅龍筆書寫的書法,由於沒有筆鋒,筆劃中留有空隙,形成其它書法難有的“飛白”,筆畫頓挫、拙重,別具一格,“一洗元代以來柔弱萎靡的書風”,樹立了嶺南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白沙先生的“茅龍書”“奇氣千萬丈”,留下“茅龍經典”20多件,其代表作《慈元廟碑》、《種蓖麻詩卷》等都是精品中之精品,國家珍貴文物。白沙茅龍筆古樸雅致,筆鋒修長,極富彈性;筆觸蒼澀,牽絲飛白相得益彰,宜於行草書體,亦可勾勒山水書畫,麥華三、關山月等書畫家的一部分作品都藉助於它創製出來。不但本鄉本土書畫家喜愛,而且受到海外朋友及國際友人的高度讚賞。
評價
茅龍筆做工考究,既豪華高雅,又古樸大方,極富自然美感。書寫剛勁有力,氣勢豪放。其書法形成獨特的風格,“獨樹一幟”,創出千古傳承的藝術之美。茅龍筆及其書畫作品成為民間收藏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