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爾·本·布爾德是阿拔斯王朝第一個傑出的詩人,他是一個跨越兩個朝代的詩人,也是“革新派”的代表詩人。他兼有波斯和羅馬血統,生於當時的文化藝術中心巴斯拉,先天失明但天資聰穎,十歲便會吟詩。從小跟阿拉伯人生跡於各大文人聚集的地方聽人講學、吟詩。
白沙爾最早接觸也是運用得最嫻熟的詩歌體裁是諷刺詩,少年時的白沙爾曾經為了引起大家的關注以求蜚聲文壇,創作詩歌對倭瑪亞王朝的大詩人哲利爾進行諷刺,但卻未能如願以償一舉成名。此後,白沙爾以頌揚詩為敲門磚四處投靠達官貴人,也一直未能受到賞識。直至公元 755 年麥赫迪繼任哈里發之位,當時在文壇上已占有一席之地的白沙爾通過好友推薦獲準進入哈里發宮殿,不遺餘力頌揚哈里發,得到了麥赫迪的重賞。但是白沙爾自幼缺乏管教,品行惡劣,好攻擊中傷他人,膽大妄為,不僅對宮裡的大臣們進行無情的攻擊,而且還創作淫蕩的情詩,並以其中的詩句勾引婦女,雖曾多次受到勸阻,怎奈積習難改,漸漸地失去了麥赫迪的信任。此外,白沙爾還是一個旗幟鮮明的拜火教教徒,不僅公然宣布不信天堂地獄等說法,而且還創作詩歌對拜火教進行宣傳,這無疑是公開與信仰伊斯蘭教的麥赫迪進行對抗。最終,麥赫迪下令拘捕白沙爾,痛打七十大鞭致死。
白沙爾坎坷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他複雜扭曲的心理。青少年時代身處倭瑪亞王朝,因出身而備受歧視;眼睛殘疾和相貌醜陋使得他內心自卑、情感細膩;信仰拜火教使得他與伊斯蘭教漸行漸遠;在阿拔斯朝的王宮裡受寵,使得他身上帶有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色彩。白沙爾是個多產的詩人,留下了大量的詩歌作品,但是大多已經失傳。由於詩人身處的大時代環境的影響,他的作品留下了倭瑪亞朝和阿拔斯朝兩個時期的各種烙印和傾向,為了達到躋身達官貴人之列的目的,詩人的作品必須要迎合權貴者的口味,這也直接造成詩人時而守舊時而革新。儘管如此,他的文學造詣卻不可磨滅,偉大功績不可否定,他依然在詩人行列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他仍然是阿拔斯朝革新詩歌的先驅,為阿拉伯詩歌打開了廣闊的領域,引領後來的詩人走上了創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