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渡村位於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皂市鎮,地處渫水南岸,皂市衝擊平原上,是一個聞名遐爾的古村落,現在這裡四通八達的水泥路面將每個組每個農戶連成一片,寬闊整齊的街道集貿市場聚集了八方商賈來此經營,沿石清公路連綿500多米的優質高柑桔產業帶給農戶生金產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沙渡村
- 拼音:bai sha du cun
- 農產品:皂 柑桔
- 人口:900餘人
- 特徵:文明新村
白沙渡村舊貌,白沙渡村新顏,白沙渡村發展歷程,
白沙渡村舊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還是一個單純的傳統作物種植區,田裡栽稻,地里植棉,稻、棉、桔是人們經濟收入全部來源,而全村柑桔也不足200畝面積。低矮的房屋、泥濘的路面,遇上三五天連陰雨便是一片汪洋,生活在這裡的村民還十分清苦。農作物惡性病蟲害和自然災害還常常襲擾本來就很脆弱的農業生產,20%左右農戶交不起農業稅費,更談不上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水平,人均純收入不足1800元,人們無所事事,打牌賭博、偷盜現象時有發生。
白沙渡村新顏
通過五年發展,至2000年,全村300餘戶農戶900餘人共種植柑桔600餘畝,戶平2畝桔,村民收入逐年增高,人均年純收入達到了2800元,人們開始拆平房,建樓房,村容村貌開始改觀。
2001年,石門縣準備舉辦柑桔節,白沙渡村作為進入皂市鎮門戶,受到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被定為雙文明建設示範村。
2006年,白沙渡村被選為石門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五年來,該村科技興村工作取得了輝煌成績,人均純收入達到3800元,樓房林立,道路交錯,街道整齊,集市活躍,這一個五年,是白沙渡村突飛猛進的五年,科技催生了一個文明新村。
白沙渡村發展歷程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村黨支部、村委會即把科普工作作為村里重要日常工作內容。
村里成立了以支部書記楊明炎為組長的科普活動方案與措施。通過多次專家論證,村民會議討論,改變了棉地稻田不能種桔觀念,村里決定依靠科技發展柑桔生產,瞄準柑桔產業建設作為興村致富突破口,觀念轉變了,路子選對了,努力就有了方向。
白沙渡十組又名芭茅塔,以前是個老棉區,結構調整改種柑桔相對較早,村里將白沙渡十組作為柑桔科技示範組,十組率先種桔致富,村里經常在十組召開擴種柑桔現場會,榜樣力量促使全村柑桔種植面積一年增加上百畝。
村里還把村部旁原來10畝母本園開闢為柑桔科技示範園,並成立了以村主任張克志為組長的柑桔科普工作小組,開展柑桔科技活動,2002年至2004年三年間,多次開展了“移密改稀”桔園改造示範工程,帶動了全村200畝密閉老桔園改造、更新升級,改善了桔園通風透光條件,減少了黑剌粉虱、煤煙病等災難性病蟲害發生,優質果率逐年上升。
潰瘍病是柑桔生產一大公害,原來桔農沒有認識到其危險性,在十組32個農戶,原來有30個農戶種植有部分易感潰瘍病的臍橙品種,感病後幾乎沒有什麼經濟效益,後來通過縣柑桔辦、縣植保站、鎮農技站專家指導,採取高接換種技術,換接早熟溫州蜜桔,沒花國家一分錢,就於2005年底基本消滅了潰瘍病,生產效益進一步擴大,該組目前人均柑桔收入近萬元。
目前,全村形成了“一村一品”,317個農戶種桔800畝,常年產桔20000擔,產值100萬元,成為柑桔專業村、湘冠果業基地,促進了柑桔產業增產增效,科技貢獻率達60%以上。2007年,白沙渡村將申請綠色柑桔出口基地園村。
在黨員幹部牽引帶動下,白沙渡村先後創建了一家副食品加工廠,四家建築材料廠,300餘人外出務工,全村副業收入300萬元。
2006年村里建起了四條全長2200米、寬3.5米村組水泥路面,組組通水泥路,家家出門不踩泥,柑桔運輸、出門行走十分方便,展現在村民面前的是一條通往富裕殷實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