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寺

白沙寺

白沙寺坐落在重慶東溫泉風景區內,白沙寺又名佛林山,位於五布河畔南岸、寧安山腳公路旁。寺廟坐北向南、依山而建,有400多年歷史。因寺側有一古井,水清似沙白,故得名白沙寺;又因寺廟前後古木參天,白鶴翩翩,故又名白沙鶴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沙寺
  • 又名:佛林山
  • 地址:五布河畔南岸、寧安山腳公路旁
  • 建造時間:公元1588年
  • 占地面積:2000餘平米
歷史沿革,十八半樹,

歷史沿革

重慶白沙寺位於巴南區東溫泉,依山傍水,環境清靜、;重慶白沙寺建廟歷史:;白沙寺始建於明朝嘉靖三十七年,即公元1558年;據民國《巴縣誌》載,白沙寺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88年),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尼玉號修上殿兩廓,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朴修大殿,昔有尼30多人,寺宇軒昂,清幽雅致,雕樑畫棟,技藝精湛,殿內玉皇、關聖全身塑像莊重威嚴,十八羅漢姿態各異,上、中、下三殿,建築宏偉。歷來香火旺盛,是遠近聞名的佛教聖地,白沙寺歷盡滄桑,屢遭破壞,於2001年12月8日被大火燒毀。
2006年,在巴南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華岩寺方丈道堅法師的鼎力支持下,開始恢復重建。
2010年6月正式竣工落成,歷經四年多的艱辛努力,一座投資1000餘萬,占地15畝,建築面積2000餘平米,具有鮮明佛教建築風格特色,小巧別致,各種功能健全的寺廟展現世人。

十八半樹

該樹是一棵古銀杏樹,位於東溫泉風景區遠近聞名的寺院——白沙禪寺後大殿的石梯平台上,樹齡300多年,樹高30米,胸徑達2米。相傳系明代禪寺一高僧所植。當地人稱該樹為十八半樹。
何謂十八半樹?即:“半生半死”、“半乾半濕”、“半遮半露”、“半陰半陽”、“半正半歪”、“半主半客”、“半古半今”、“半老半少”、“半喜半憂”。該樹得名源於其橫遭磨難之後。
1981年夏,一道閃電劃破長空,擊中這棵古銀杏樹,樹頂端被劈斷,大半樹皮自上而下剝落;樹幹下端被劈成兩塊,有一半已枯死,另一半仍頑強地生長,枝葉茂盛,樹的軀幹向西南方向傾斜了約20度,從此腰身不再直立,於是就有“半生半死”、“半乾半濕”、“半遮半露”、“半陰半陽”、“半正半歪”之稱。三、四年後,銀杏樹劫後餘生,一棵生命力極強的黃葛樹寄生距地面約5米高的樹腰上。這棵幼苗風沐雨,短短10餘年竟長成胸徑20多厘米的大樹,且枝繁葉茂,生機盎然。為此,又續添了“半主半客”、“半古半今”、“半老半少”的說法。銀杏樹雖有黃葛樹相伴,但缺乏血緣關係,將來會不會喧賓奪主?於是,人們猜測銀杏樹的心情可能是“半喜半憂”。由此形成“十八半樹”。該樹甚為奇特,充分顯示了銀杏與黃葛樹的奇特形狀、相互關係、發展趨勢及人們喜憂參半的複雜心情,頗予人哲理思考。十八半應“18.5”的諧音“要發吾”,是個吉祥數字,故人們又稱此樹為“要發吾”樹。經有關媒體披露,奇特的“十八半樹”聲名遠播,每年都有許多中外遊客慕名前來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