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祠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氏祠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Báishìcí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83年
- 性質:歷史地名
白氏祠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
白氏祠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有白家祠堂,故稱白氏祠,故得名白氏祠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原屬楊公廟鄉;1958年成立楊公廟公社,屬之;1961年設立白氏祠大隊,屬楊公廟公社;1...
高店村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中店鄉下轄的一個村級行政單位,位於金安區南部,是原高店、墩崗、白氏祠三個小村合併,地處江淮分水嶺,屬丘陵崗區,東與本鄉楊公廟村交界,南與本鄉長嶺村相鄰,西與裕安區城南鎮隔河為界,北,北與本鄉中店村相鄰,總面積8.84平方公里,全村轄35個村民組,806戶,總人口3003...
綸生白公祠[Lúnshēng Bái Gōngcí] 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道龍潭村內。由白氏後人白綸生出資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動工興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落成,建成時白倫生已逝,後人為紀念他,故名。白綸生出在龍潭村一個貧農家庭,發家致富後對救濟窮苦人及家鄉建設不遺餘力,聽聞湖南遭遇水災,他也捐贈大筆...
張(店)博(山)公路從村中南北穿過。現為白塔鎮駐地。 設一村民委員會。共255戶,817人。耕地608畝,主產小麥、玉米。建國前絕大部分民房均為破陋草房,現村民居住條件有了大的變化,95%以上的民戶均新建了瓦房。歷史沿革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白氏世譜》載:“我白氏……宣和七年(1125年)遼亡金興,干戈...
白莊村 白莊村是山東省嘉祥縣老僧堂鎮一個行政村,屬白莊村村民委員會駐地。地理位置 白莊村位於嘉祥縣縣城西北22.8公里,老僧堂鎮駐地西南5.1公里。村莊由來 據《白氏族譜》載:白氏祖於明朝嘉靖年間,由汶上縣南旺遷此立村,以姓氏取村名為白莊。
後坑村陳姓村民,於滿清康熙年間陳氏族人從高州府茂名縣祥山密山村遷徙而來,是文林村開基祖翠庵公次子東園公後裔。截至2017年年底,全村約有780多人,只有1個村民小組。大部分村民都姓陳,其餘的姓氏有林姓、白姓、李姓,村民和睦相處,如今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該村的年例是正月初六。村中有一位歷史名人,遂溪...
白家莊村是山東省嘉祥縣孟姑集鎮一個行政村,為白家莊村民委員會駐地.地理位置 白家莊村位於嘉祥縣縣城西北13.5公里、孟姑集鄉駐地東3.6公里。村莊由來 白氏祖於明朝崇禎年間在此定居,以姓氏取名白莊。後因疾病、災荒、戰爭,最終白氏剩人無幾,便遷居他鄉。於清康熙年間,岳氏23世祖種玉、種印、種才兄弟...
在與南坑宗親閒聊時,宗親說:“當年九一郎公走時帶上了其父太一郎公的遺骸,南坑現祖墳里葬的為祖婆酉娘白氏(飛鳳跳橋形)。”這樣一來,我們松洋楊氏來源於南坑的說法,又多了一個很好的佐證。因我歷代有傳:當年先祖徒居來此之時是背著其父親的遺骸來的,並葬於馬仔營(飛天鳯形),至今每年在農曆七月...
百家塘村村民委員會,“白”與“百”諧音,該村塘時白氏居住,以水文和姓氏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中有塘,塘時白氏居住,“白”與“百”諧音,故名。歷史沿革 1948年列入將軍鄉第六保;1950年劃為第五村,隸下洲鄉;1956年建百家塘高級社,隸汪村鄉;1958年改置生產隊,隸城郊管理區;1961年改為百家塘...
9萬立方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85%,年人均生活用水11噸。主要道路兩側排水管網總長9800米。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1處,日處理污水能力400噸。供電 2011年末,白寨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總容量20000千伏安。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白寨鎮因明初白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築寨得名。文物保護單位 白寨鎮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
九街十八巷”的名稱。九街是新街、橫街、丁字街、五彩街、五顯街、笆頭街、太平街、文昌街、后街;十八巷是嚴家巷、李家巷、小北門巷、紀家巷、郭家巷、皮家巷、馬家巷、白氏巷、丁家巷、清涼巷、窄巷、揚叉巷、曾家巷、寬巷、上褚家巷、下褚家巷、太平巷、文昌巷。鼎盛時,老街曾有道觀寺廟20多處。
黃圃鎮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應山石拱橋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村水壩(明代),不可移動文物有白虎嶂古石寨、應山村古村落、大官橋、白氏祖神祠、廣州會館、湖廣界碑(明代)等。風景名勝 綜述 黃圃鎮境內風景名勝有玉環大石橋、歐陽宗祠、碧水洞等。玉環大石橋 玉環大石橋建於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全用...
武白莊:明萬曆年間武氏自武老家分支遷此,因建於白氏村墟,故得名武白莊。孫武莊:明萬曆年間,孫氏祖諱永,由本縣孫老家遷此,名孫莊。明萬曆年間,武氏由武老家分支於武陳樓。清初武氏祖諱莊泰,自武陳樓遷此遂以兩姓命村孫武莊。張店:明洪武年間,張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因開客店,故名張店。苗莊:...
東興道村是山西省陽泉市下轄村。盂縣萇池鎮下轄村 地處山地。在肖家匯正南4.5公里。原名白家莊。因白氏立村得名。宋代,附近4個村莊統一改名為“興道”。該村位於其它3村之東,遂曰東興道。又因位於龍華河東岸,亦俗稱河東。現有耕地654畝,484口人。置村民委員會,只轄本村。原屬肖家匯鄉, 2000年12月,...
白家窯棵 白家窯棵,1962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村早年間居住著白氏人,村民多數居住的都是窯洞,故得名白家窯棵。歷史沿革 1962年白家窯棵屬大寧縣徐家垛公社徐家垛大隊;1984年白家窯棵屬大寧縣徐家垛鄉徐家垛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撤消該村。
現黨西村村民(除極個別後遷入者)全部為回族,有白、黨、馬、法、李、左、金、何、楊、鄭等等諸姓。白姓於元朝中期最早居此地,在村民的口口相傳中有這么一種說法,先有白家莊,後有党家莊,現今在歷城區檔案館中有資料可查為證,因白氏家族人丁不旺,又因有部分白氏族人因為歷史原因外遷,有白氏祖傳家譜作...
衛太子曾在這裡建了兩座糧倉,由白氏管理,後來發展成村莊,因該村居東,故稱東白倉。從春秋戰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東白倉在歷史的長河中。作品目錄 封面 東白倉村志 東白倉村志審定委員會名單 東白倉村志編撰工作人員名單 本屆支部班子成員名單 本屆村委會班子成員名單 東白倉村志撰稿人王化一 題詞 谷獻...
,柳園村,川王村,閆柳村,北七村,紅林村,高鈔村,屈駕村,凹里張村,吝村,城角寨村,見駕莊村,城南村,梁張村,神寺村,雙樓屈村,張莊村,同家村,曹王村41個行政村,75個自然村,262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下邽鎮下轄3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東關村小陽路與藺富路交接處。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
葛條溝,始建於金,劉氏建村,元時,王氏自北南莊村遷來,成為第一大姓,清中葉,又有劉氏自青羊觀遷來。蘇家峪村,蘇家峪村原有二村,始建於唐,稱南北莊窠,楊氏為土著,後因瘟疫,楊氏絕嗣。元代仁宗年間,濟瀆澗村(今南水見村)蘇氏在南北莊窠故地制菜園,始稱蘇家峪。明正統年間,中山白氏兩支族人自...
地名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此處曾有高大的甘棠樹,先民在甘棠樹下開村,故名;二說因取自西周時期周公在甘棠樹下理政的典故,故名。南宋初年開村,最早的村民是錢氏和白氏,後鐘姓和潘姓從珠村分支而來,村落逐漸壯大。清代歸屬番禺縣鹿步司車陂堡,民國時期歸屬番禺縣第四區車陂堡。1953 年 6 月,棠下、車陂等...
黃連墩、朱家寨、麻溪河、四山廟、煙墩崗、徐家咀、談家畈、冷鋪河、董家河、詹家集、馮氏祠、明山、榨樹鋪、大屋河、學堂崗、大芭岩、明山水庫、木牌樓、周家大灣、兩河口、夏家沖、渡橋、吳家台子、望花山、黃家大販、滴水岩、鬧市河、趙家堰、胡家松林、沙塘凹、管家竹林、樓子51個村民委員會。
上郝峪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鄉政府駐地池上以南5公里,處魯山主峰之陰。地處山區。距離中郝峪村0.5公里,距離下郝峪村1.5公里,皆可徒步到達。設一村民委員會。簡介 主產毛桃、板栗、桔梗,其次獼猴桃、玉米、花生、地瓜和中藥材。1983年總產值154,243元,人均收入331元。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白氏續修...
毋昭裔還拿出自己的薪俸,建立印刷社,又著門人句中正、孫逢吉把《文選》、《初學中》、《白氏六貼》刻版印刷。顯德年間(954),又印行了《史記》、《漢書》、《後漢書》等諸多史書。自五代至宋,四川之所以成為我國的印刷中心之一,可以說與毋昭裔的關懷和支持是分不開的。毋昭裔一生愛好古文,精通經術,著有...
’白氏嘆服,數從問道。長慶四年示寂,世壽八十四。敕謚‘圓修禪師’。...《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西遊記》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中,唐僧和悟空、八戒師徒三人,過了烏斯藏界,來到浮屠山,有位烏窠禪師在香檜樹上一柴草窠中修行,“左邊有麋鹿銜花,右邊有山猴獻果。樹梢頭,有青...
其後白氏剃度為禪,而李叟則未嘗剃髮。某自少林遇災後,匿跡于山林,自分抱此技術,長埋名山,以沒世矣。今得子而傳之,此固子之幸,抑亦吾術之幸也。惟是技術雖精,只可自圖保衛,慎勿以技凌人;既勿濫相授,庶免挾武犯禁;亦要代代有傳人。世間能者極多,同門老前輩亦不少,今後處世更宜謙恭,為斯...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天然寺東北角的蔣家山麓、住著一戶窮苦人家,婆母白氏60多歲、兒子連根30歲娶妻汪氏,連根新婚不久出遠門賣苦力,年關將近無音信,急壞了婆媳二人。一天,大雪封山,家中一粒糧食也沒有,又挖不到野菜、怎么辦?婆母對兒媳婦說:“我倆老在家裡死等不是個辦法,我到外面討點米回來吧!”“...
白家墕 白家墕,1988年廢止。地名含義 該村由白氏建村首居,此處山墕,故名白家墕。歷史沿革 1958年5月至1958年屬棗林鄉所轄,1958年11月至1983年屬棗林人民公社所轄,1984年屬棗林鄉閆家峁村民委員會所轄,1988年無人居住。
上郝峪 位於池上鄉政府駐地池上以南五公里,處魯山主峰之陰。地處山區。設一村民委員會。共88戶,341人。耕地182畝。主產小麥、玉米,其次花生、地瓜和中藥材。經濟樹有蘋果、板栗等。1983年總產值154,243元,人均收入331元。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白氏續修世譜》載:“我白氏宣和七年(1125年)遼亡金興,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