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楊枯葉蛾
- 拉丁學名:Gastropacha populifolia Esper
- 別稱:柳星枯葉蛾、白楊毛蟲、楊柳枯葉蛾,白楊枯葉蛾等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Insecta
- 目:鱗翅目
- 科:枯葉蛾科
- 分布區域:中國、朝鮮、日本、前蘇聯、歐洲等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繭,生活習性,防治方法,林業技術防治,人工防治,燈光誘殺,生物防治,化學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雌雄異型,體密被鱗毛。雄體長22-26毫米,翅展45-53毫米,暗褐色,頭頂、前胸背鱗毛米黃色。觸角黑色羽狀。前翅中室端白斑近圓形或三角形,橫線灰白色,內線為雙條波狀,外線雙條和亞端線均鋸齒形,外線與亞端線間的各脈間具深色楔形斑。後翅中外部生淺黃色橫帶2條,中部有1淺黃斑與兩橫帶接。雌體長32-37毫米,翅展65-7l毫米,體淺灰褐色,腹部肥大尾端具黃毛叢。
卵
橢圓形長1.6毫米,淡黃褐色。
幼蟲
體長70-78毫米,黃褐色,密被灰白色毛,頭黑色,具淺黃色斑紋。亞背線暗棕色稍寬雜有黑色;中、後胸背面中後部各具1橫長方形黑斑叢生黑毛;第8腹節背面中部具1叢黑毛;前胸前緣兩側有2瘤突,中、後胸、1-8腹節側下緣中部各具1瘤突,上生黃白長毛和黑毛。胸瘤上黑毛多。胸足黑色。腹足趾鉤雙序縱帶66-68個。幼蟲共8齡,4齡前變化大,初孵幼蟲黑色,被灰白色毛。
蛹
褐色至暗黑色。
繭
長橢圓形,39-53毫米,暗灰色或土灰黃色,外被幼蟲體毛。
生活習性
年生1代,老熟幼蟲在孔洞、皮縫或樹下各種被物縫隙中群集結繭,以前蛹越冬。翌春4月中旬化蛹,5月上進入盛期,蛹期15-30天,5月中-6月中下羽化,盛期5月下-6月上,羽化當天交尾,次日產卵在1-2年枝條上,每雌可產卵250-370粒。成蟲晝伏夜出,趨光性強,壽命4-6天。卵期10-15天,6月上旬開始孵化,6月中下旬進入盛期。初孵幼蟲群棲卵塊附近取食,稍大後分散為幾群,群棲為害,5-6齡後分散,轉為夜間取食,幼蟲期百餘天,9月中下旬-10月上旬陸續下樹結繭越冬。
防治方法
林業技術防治
(1)營造針闊混交林,合理密植,保持一定鬱閉度,以抑制蒙古小標毛蟲發生。(2)加強經營管理,隔年進行墾復,補植稀疏殘林並施肥,適當疏伐和修剪密度過大的林地,清除油茶林中的馬尾松,以抑制油茶枯葉蛾發生。
人工防治
(1)人工搞卵如大斑丫毛蟲、油茶枯葉蛾、白楊枯葉蛾、棕色天幕毛蟲、標毛蟲。(2)人工捕殺幼蟲如大斑丫毛蟲、柳杉雲毛蟲(束草誘殺越冬幼蟲)、棕色天幕毛蟲、標毛蟲。(3)人工采繭如大班丫毛蟲、白楊枯葉蛾、油茶枯葉蛾、柳杉雲毛蟲。(4)人工捕殺成蟲如柳杉雲毛蟲。
燈光誘殺
如大斑丫毛蟲、蒙古小林毛蟲、白楊枝葉蛾、標毛蟲、油茶枯葉蛾等成蟲。
生物防治
(1)松毛蟲赤眼蜂12萬頭/畝,可防治權小毛蟲幼蟲;(2)白僵菌①用80億孢子/g粉劑, 0.5 kg/畝,防治松小毛蟲幼蟲; @白僵菌加松毛蟲桿菌(10: l)混合液(2-3億孢子/ml),防治白楊枯葉蛾幼蟲;(3)青蟲菌用 2億孢子/ml或加入 0.1%敵百蟲噴殺蒙古小標毛蟲幼蟲;(4)松毛蟲桿菌 1.5—2億/g,噴殺白楊枯葉蛾幼蟲;(5)NPV①用 5 x 108多角體/ml油茶枯葉蛾N P V噴殺油茶枯葉蛾 3-4齡幼蟲;②用極毛蟲NPV病死蟲屍搗爛加水100倍,噴殺標毛蟲幼蟲。
化學防治
(1)敵百蟲①90%敵百蟲晶體1000—1500倍液,防治白楊枯葉蛾、柳杉雲毛蟲、標毛蟲、棕黃枯葉蛾、大斑丫毛蟲幼蟲;② 5%敵百蟲粉劑防治大斑丫毛蟲幼蟲。(2)敵敵畏① 50%敵敵畏乳油 1000—1500倍液,防治白楊枯葉蛾、棕色天幕毛蟲、大斑丫毛蟲幼蟲;@80%敵敵畏乳油,飛機噴霧(5kg/畝)防治蒙古小標毛蟲幼蟲。(3)二淇磷50%二澳磷乳油 3000倍液防治白楊枯葉蛾幼蟲。(4)樂果40%樂果乳油 1000倍液防治白楊枯葉蛾幼蟲。(多)馬拉硫磷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白楊枯葉蛾、櫟毛蟲幼蟲;飛機噴霧(5kg/畝)防治蒙古小株毛蟲幼蟲。(6)煙劑敵敵畏插管煙劑0.5—Ikg/畝,熏殺柳杉雲毛蟲、蒙古小標毛蟲幼蟲。(7)磷胺乳油 50%磷胺乳油 2000倍液,噴殺棕色天幕毛蟲幼蟲。(8)滅幼服 25%蘇脲1號膠懸劑 3000倍液噴殺株毛蟲幼蟲。(9)殺螺松50%殺螟松乳油 1000倍液噴殺栗黃枯葉蛾;飛機噴霧 5 kg/畝,毒殺蒙古小標毛蟲幼蟲。(10)殺蟲眯 25%殺蟲眯水劑 100一200倍液噴殺株黃枯葉蛾 4—5齡幼蟲。(11)澳氰菊酯:2.5%澳氰菊酯乳油1—1.5ml/畝,噴殺松小毛蟲幼蟲。(12)殺滅菊酯:25%殺滅菌酯乳油, 8-10 ml/畝,噴殺松小毛蟲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