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小潛細蛾

白楊小潛細蛾(Phyllonorycter populiella),成蟲體長2 mm左右,翅展7-7.5 mm,國內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河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楊小潛細蛾
  • 拉丁學名:Phyllonorycter populiella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河北、北京、河南
  • 體長:2 mm左右
簡介,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防治方法,

簡介

種名:白楊小潛細蛾
國內分布:河北、北京、河南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 2 mm左右,翅展 7—7.5 mm。全體金光閃閃。頭部頂端有金色鱗毛;複眼黑色,觸角絲狀,超過體長。前翅頂角有由黑點圈成的三角形紋,其底部中間黑點較密,從前翅前緣 2/5處至後緣一半處有黑色波狀紋,翅面上分布許多白色不規則的波狀紋。後翅披針形,緣毛寬度約為翅寬的2倍。前足從腔節到附節可見大小不,等的黑色斑點5個,中足、後足有1-2個不明顯的小黑點。卵灰色,扁圓形。幼蟲體扁平,乳白色;頭部黃褐色。初齡幼蟲淺綠色。老熟幼蟲體長 4-4.5 mm,腹部最後 5節變為黃色,第二至第七節背面中央出現半圓形灰褐色斑,以第五節上的班最大,第八節上的斑最小。蛹長 3.5 mm左右,梭形,黃褐色,羽化前全體黑褐色。

生物學特性

在河北易縣1年發生4代,以蛹在蟲斑內越冬,翌年4月上旬當毛白楊展葉時,成蟲開始調化、交尾並產卵於初放葉的葉背。 成蟲羽化以10—16時數量最多,24-4時未見羽化,其餘時間羽化數量較少。蝸殼留在羽化孔上。成蟲脫離蛹亮後靜伏殼旁,經50—70分鐘後開始活動。從天亮後開始,白天都很活躍。常在林內作短距離飛行。休息時停在葉背或葉正面,稍遇驚擾,立即飛遁。羽化後第二日(有在第三日)2—3時開始交尾(也有在4一6時交尾的),經2-3小時後雌、雄分開。成蟲壽命3-10日,多數4—5日。卵散產於葉背,多靠近葉脈。越冬代的成蟲多在4月上旬開始羽化,此時毛白楊開始展葉,成蟲產卵多在最外層的葉片背面,因此春季第一代幼蟲蟲斑普遍出現在葉叢下面的老葉上。4月中、下旬羽化的成蟲在老葉和嫩葉上都可以產卵。初孵幼蟲從卵殼底部潛入葉組織內。由於蟲體小、食量少,從卵殼到葉背面蟲斑之間形成過道。蟲斑橢圓形,其上有一細柄,長短不一,有的柄不甚明顯。當幼蟲長到2.5-3.0mm長時,逐漸在葉正面出現花白色蟲斑。幼蟲老熟後,由斑漸變為白色,只在斑中央留1條綠色細帶。每頭幼蟲只在一個蟲斑內危害,不轉移。各代幼蟲歷期依次為對(24—29)日,23(21—26)日,25(22-28)日。老熟幼蟲在蟲斑里化蛹。蝸很活躍,透過表皮可見蛹體腹部不停地左右搖動。蛹體旁有一堆黑色蟲糞。各代蛹歷期依次為 11(8—13)日, 9(7-12)日,8(6—9)日,最後一代蛹在蟲斑內越冬,為期長達6個多月。 天敵種類很多,蛹期有1種寄生蠅,幼蟲和蛹共有4種寄生蜂,其中以幼蟲的一種多胚跳小蜂寄生率最高。據在毛白楊散生幼林中調查,各代寄生率分別為 44. 7%,52. 8%(當年生留茬苗),62.4%和61.5%。據文獻記載,此類跳小峰可能產卵於寄主卵或初齡幼蟲體內,每個卵在寄主體內分裂成若干個胚胎。細蛾幼蟲老熟時,凡被寄生者,由體伸長,不食不動,體射變形,胸、腹部各節長出鼓包。寄主體殼初為白色,後漸變深為黃褐色,此時可見每個鼓包的白色胚胎、胚胎髮育成為小蜂。小蜂在即將羽化前胚胎為黑色。據觀察統計,每頭寄主變形屍體內可出蜂3-13頭,平均為7—8頭。這種多胚跳小蜂成蟲羽化比細蛾羽化晚。如第一代細蛾成蟲羽化盛期為5月26日至6月1日(河北易縣),而多胚跳小蜂則為6月4日至6月12日,一般晚9-11天。但前者老熟幼蟲化蛹和後者在寄主體內形成胚胎,時間是一致的。兩者都在蟲斑內越冬。第H年4月中旬大量出蜂。越冬代細蛾成蟲大量羽化約推遲5—6天。

防治方法

l.冬季在林地、苗圃和果園清掃落葉,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蛹和成蟲。如遇天敵昆蟲寄生率高的林地,也可將掃集的落葉於早春撒到寄生率低的林地。 2.化學藥劑防治一般年份第一代細蛾幼蟲潛葉期較整齊,可抓住初孵幼蟲這個關鍵時機,噴灑 50%殺螺松乳油 1000-2000倍液,或 50%對硫磷乳油 2000信液,或敘%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馬拉松乳油1000—2000倍液。 3.成由出現期,可設黑光燈誘殺。或在集中連片的林地、果園,施放“741”插管煙霧劑,用藥量 7.5—10.5 kg/ha,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4.保護和利用天敵細蛾有多種天敵,捕食性的有胡蜂、食蚜虹、瓢蟲等,均能捕食幼蟲和蛹;寄生性的有跳小蜂、小英蜂、姬蜂、桿狀細菌等,能寄生幼蟲、蛹。如利用金紋細蛾桃小蜂防治第三代金紋細蛾,寄生率高達50%。由此可見,利用天敵昆蟲防治細蛾是有前途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