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棘雀鯛(學名:Plectroglyphidodon leucozonus )為雀鯛科棘雀鯛屬的魚類,俗名白帶棘雀鯛、白帶固曲齒鯛。為觀賞魚類。其模式產地為蘇門答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棘雀鯛
- 拉丁學名:Plectroglyphidodon leucozonus
- 別稱:白帶棘雀鯛、白帶固曲齒鯛
- 界:動物界
- 門:脊椎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鱸形目
- 亞目:隆頭魚亞目
- 科:雀鯛科
- 屬:椒雀鯛屬
-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
- 英文名稱:Singlebar devil
棲息環境,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漁業利用,瀕危狀態,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瀉湖。
形態特徵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8-1.9倍。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且較長。眶下骨具鱗,後緣則平滑;眶前骨與眶下骨間無缺刻;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9-20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呈角形,硬棘XII,軟條15-16;臀鰭硬棘II,軟條12-13;胸鰭鰭條19-20;尾鰭叉形,末端呈尖形,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呈絲狀。體呈暗青銅色,每個鱗片後方具一澹色點及暗色緣;體側中部具一白色橫帶。稚魚在白色橫帶後面的背鰭基底上有一個顯著的眼狀斑。
生活習性
棲息深度1-6m。主要棲息于海岸線的涌浪區與臨海礁石的邊緣。稚魚時常出現在潮間帶礁石頂冠的口袋區,或掩蔽的海灣,或淺水域礁砂溷合區內大圓石礁上方;而成魚被發現於在洶湧的峽道之間的嵴坡,或清澈水域內的溝槽與海峭壁上緣礁石上方。以底藻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非沿岸,東至夏威夷和皮特凱恩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大利亞、豪勳爵島和拉帕島。
分布範圍國家及地區如下:
非洲:埃及、蘇丹、厄利垂亞、吉布地、索馬里、肯亞、坦尚尼亞、莫三比克、南非、馬達加斯加、葛摩、塞席爾、模里西斯、留尼旺(法)、印度礁、歐羅巴島。
亞洲:約旦、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達、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查戈斯群島(英)、泰國、越南、中國、台灣、日本 、小笠原群島(日)、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科科斯群島(澳)、阿什莫爾礁(澳)、羅利沙洲(澳)、聖誕島(澳)、印度尼西亞、東帝汶。
大洋洲: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北馬里亞納群島、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瓦魯阿圖、瓦利斯和福圖納、吐瓦魯、帛琉、關島(美)、諾魯、托克勞(新)、威克島(美)、吉里巴斯、斐濟、湯加、薩摩亞、美屬薩摩亞、庫克群島(新)、紐埃(新)、強斯頓環礁(美)、夏威夷群島、萊恩群島、馬克薩斯群島、塔希提島、土阿莫土群島、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皮特凱恩群島、迪西島(英)、拉帕島(法)、諾福克島、豪勳爵島。
北美洲:墨西哥、雷維亞希赫多群島、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
南美洲:厄瓜多、秘魯、加拉帕戈斯群島。
漁業利用
本身體色艷麗,是受歡迎的水族觀賞魚。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