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梢蝴蝶魚,又稱復活節島蝴蝶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本魚分布於東南太平洋上的復活節島,為當地的特有種的。當地是亞熱帶氣 候,非常適宜此魚種的生存。
基本介紹
分布,亞熱帶,深度,特徵,生態,經濟利用,蝴蝶魚,
分布
亞熱帶
瀕危狀態 瀕危報告:(VU) (D2), 01-Aug-1996
深度
水深1~30米。
特徵
本魚體為方圓形,吻尖,全身為褐色,為顏色最污濁的種類。背鰭、臀鰭和尾鰭邊緣具白色,體型小,體長可達15厘米。背鰭硬棘13枚、軟條23~25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9~20枚。
成魚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鼻區處稍內凹。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體被中型鱗片,但體後側鱗較小;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9-10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體一致棕褐色,體側每一鱗片具灰白色斑,構成格線圖案。各鰭與體色一致,胸鰭和尾鰭色略淡至透明,背鰭和臀鰭具藍白色緣。
生態
經濟利用
供觀賞用。
蝴蝶魚
蝴蝶魚由於體色艷麗,深受我國觀賞魚愛好者的青睞。它們在我國沿海各地的水族館中被大量飼養。
蝴蝶魚;鱸形目(Perciformes)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150多種熱帶珊瑚礁中遊動迅速的小型海水魚的統稱。體較高,側扁而薄;一個背鰭;口小,齒毛刷狀。兩齶有時延展為相當長的吻部,體型均小,長度很少超過20公分(8吋)。遊動姿態如蝶,色彩極為鮮豔,故名。以黑與黃色調為主,花紋常為暗帶及一個或多個大斑(眼狀斑)蝴蝶魚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盤中,具有一系列適應環境的本領,其艷麗的體色可隨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蝴蝶魚的體表有大量色素細胞,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可以展開或收縮,從而使體表呈現不同的色彩。通常一尾蝴蝶魚改變一次體色要幾分鐘,而有的僅需幾秒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