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局方》卷十。為劑,具有之功效。主治中熱,五心煩躁,霍亂嘔吐,口乾煩渴,津液不通;及酒後乾噦,噁心舌澀。
基本介紹
-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 組成:白梅,檀香,甘草,鹽
組成,用法,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白梅(研破)二十九斤,檀香十四兩,甘草十三斤半,鹽(炒)十五斤。
用法
上為末。每服一錢,擦生薑,新涉水下。
主治
中熱,五心煩躁,霍亂嘔吐,口乾煩渴,津液不通;及酒後乾噦,噁心舌澀。
方義
方中白梅生津止渴,解毒;白檀散冷氣;甘草緩急和中。
運用
胃腸炎、發熱性疾病、功能性低熱、消渴等疾病辯證相符者可服。
加減化裁
如酒後乾噦,噁心舌澀,如茶吃。
附註
附方 白梅湯
組成:白梅肉500g,白檀香120g,生甘草120g,精鹽25g。
功用:清熱,生津,辟瘟疫。
主治:中暑,霍亂嘔吐及乾渴,五心煩熱。
出處:《中華養生藥膳大典》
重要文獻摘要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如酒後乾噦,噁心舌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