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樹下(劉致福著散文集)

白果樹下(劉致福著散文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果樹下》是劉致福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2年6月。

該書追憶少年時光,緬懷鄉土風情。該書字裡行間飽含著作者對美好物事的純真禮讚,對質樸高貴人性的熱情謳歌,寄寓著作者對鄉土家園的深情懷戀和詩意棲居的熱切期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果樹下
  • 作者:劉致福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12萬字
  • 首版時間:2022年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分4個部分,由《村口的老柳樹》《園邊的木槿花》《奶奶的上馬石》《白果樹下》等文章組成。書中既有諸如捉魚摸蝦、捕蟬釣蛾等童年趣事,又有趕集賣蛹、推磨碾米、開鐮收麥等鄉村生活,還有端午“拉露水”、過年走親戚“出門兒”等鄉風村俗。

作品目錄

回不去的故鄉
忘不了的童年
漸行漸遠的背影
記憶深處的鄉情
老屋
碾屋
井台
戲台
茶壺口
村口的老柳樹
吾鄉吾土
蟬歌嘹亮
葫蘆花開
夢裡莊園
屋後的楸樹
園邊的木槿花
蘋果紅了
桃花開
老媽的“作品”
母親的花
父親的腳步
奶奶的上馬石
國哥的愛情
苦楝樹
麥收
大水
過年
年初二
端午
趕集
趕湯
愛之巢
白果樹下

創作背景

作者自述創作《白果樹下》的過程:“2012年至2019年,父親、母親相繼病重、去世,六七年間記不清多少個周末和節假日,我奔波於濟南與故鄉之間的旅途中。一個人凝視車窗外快閃的原野、城市與鄉村,特別是在目及那些風格各異、零散分布的鄉村、田野時,思緒總會不自覺地閃回到故鄉和童年,想到故鄉的親人以及兒時的種種往事,內心情感的涌動常常難以自已。我嘗試在手機屏上即興書寫。每一次旅程,記錄一段淌過心底的情感與故事,慢慢成為一種習慣,只要在高鐵上落座,偌大的車廂便成為我寫作的最佳工坊。每寫一篇作品都像是一次情感充盈的旅行,都傾注了一個遠離故鄉的遊子真切的情愫:對親人的深切牽念,對童年的深摯懷戀,對故土的深情眷戀。”

作品鑑賞

該書抒發著對親友們的真情厚意。作者的筆下,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哥姐、小姨、表哥、堂兄、六妹、國哥等等,無不個性鮮明,揮之不去。在作者的筆端,寫父親和母親的篇幅居多,分量也最重。劉致福是用一顆純淨的赤子之心來抒寫父母親的。《父親的腳步》里勤勞、質樸、一心為大家奔走操勞的父親,用“他的腳步”踏醒了古老的土地,父親先人後己、無私無畏的崇高品性滋養了孩子們成長的心靈;《老媽的“作品”》寫出了勤勞的母親寬厚、慈愛的情懷。作者在《園邊的木槿花》里以熾熱深情的文字寫道:“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母親,一生都與泥土糾結不休,卻能把貧窮、平淡的日子過出花來,聰慧、清麗與素樸、要強,這些精神與品性在鄉土的背景下愈顯亮麗可貴。”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孩子長多大、走多遠,孩子的身上恆久地流淌著父母的血液,父母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會化作生命的精神存在於孩子的靈魂中,生生不息,綿延不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作者撿拾起了每個人生命中容易被忽略甚至遺忘的部分,尤其是悉心刻畫的父親母親,令讀者熟悉而親切。
散文重在緣情說理,借景抒寫情懷抱負,表達豐沛的真情實感。在劉致福的散文中,無論是憶往事、念親人,還是感人生、思過往,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飽含著人情味與人性美,訴說瀰漫著人間煙火的溫情與暖意,還原著生活本真的肌理。比如,《井台》呈現出的風俗畫式的鄉村生活和那溫潤、鮮活的生命活力;《戲台》里對浪漫的生命之美的嚮往,鄉村雖然貧窮,但是鄉野戲台上和戲台下所洋溢的生命熱情以及對於美的熱愛,一直陪伴在人們的生命旅程中,這種情感與《夢裡莊園》《蟬歌嘹亮》里的詩意、純真和美好,淡雅剔透,共同構成了一個鄉村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生命底色,成為抵抗醜惡、維護美好的精神源泉。書名中的白果樹,不是一棵樹,而是一個村名,是作者奶奶的娘家村。作者在結尾寫道:“白果樹下,一種詩意的棲居,一種久遠而又美好的精神賡續。”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白果樹下》
2022年6月
青島出版社
978-7-5736-009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