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美] 史蒂芬·平克所著書籍)

白板([美] 史蒂芬·平克所著書籍)

《白板》一書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TED演講人、世界超級語言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語言與人性”四部曲之四,繼《語言本能》、《思想本質》、《心智探奇》後的又一力作,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白板
  • 作者:[美] 史蒂芬·平克    
  • ISBN:9787213076367
  • 頁數:560
  • 定價:139.90元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The Blank Slate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名人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關於主流人性論的顛覆性反叛,破而後立,進而建立起新的意義和道德觀念,重塑對人性的信心。
闡明人性的本源、內涵及局限,追溯人類諸多苦難的根源,撥開道德錯覺的迷霧,直達現實的彼岸。
直面人性科學研究領域的諸多熱點話題:政治、暴力、性別、兒童及藝術,發現諸多現實衝突背後的分岔路口及共享的普世價值觀念。
一場探索人類本性的奇幻之旅。
史蒂芬·平克“語言與人性”四部曲之最後一部。

編輯推薦

當代最偉大思想家、TED演講人、世界超級語言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經典重現;
史蒂芬·平克“語言與人性”四部曲之四,繼《語言本能》《思想本質》《心智探奇》後又一力作;
觀點獨到精闢,立論嚴謹周密,論證新穎犀利,例證豐富新鮮,行文汪洋恣肆。

名人推薦

人類的思想與行為,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在《白板》這本書里,史蒂芬·平克從認知神經科學、行為遺傳學和進化心理學等領域收集了大量科學證據,對人類心智的起源進行了科學論證,文筆流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彭凱平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終身教授
史蒂芬·平克是當代最負盛名的認知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在《白板》一書中,平克教授用輕鬆幽默的語言、新穎獨到的論證,舉重若輕地將哲學、人類學、生物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等多個領域融會貫通,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讀者展示了不同學術流派關於人類本性的探討和論爭,並從道德、情感和政治等層面分析了人性“白板說”對當今社會各個方面的影響。閱讀這本書,你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我,更加透徹地看懂社會,更加全面深入地認識人類的本性。這本書會讓你愛不釋手!——周曉林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北京大學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主任
人很偉大,但人並不完美。“白板說”認為,人的大腦並不存在固有的結構,而是可以由社會或者我們自身隨意塑造的。真是這樣嗎?人的大腦很可能更像是多層電路板,已嵌入無數遺傳基因密碼,同時依賴於後天的開發和塑造。——傅小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認知心理學研究員
《白板》是一部傑作!即便不能說它比《語言本能》和《心智探奇》更好看,但至少可以說它跟它們一樣好!作為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和作家,史蒂芬·平克為年輕學者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平克是一顆明星,有他實乃科學界的運氣。——理察· 道金斯著名生物學家,暢銷書《自私的基因》作者
平克在《白板》一書中勇敢地涉足了一些敏感議題,他沉著冷靜地擺事實,為自己鼎力支持的、極具顛覆性的達爾文思想提供了堅實的證據。這種顛覆性,不是顛覆我們珍視的好東西,而是顛覆那些起誤導作用的流行觀念。對於這些重要議題,儘管我不完全同意平克的觀點,但他理性探尋的精神是值得讚賞的。——丹尼爾· 丹尼特塔夫茨大學哲學教授,暢銷書《直覺泵》作者
平克為我們指明了如何進行建設性爭論的正確方向:政治學家要直面科學,而不是簡單迴避。——弗朗西斯·福山史丹福大學弗里曼·斯伯格里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暢銷書《政治秩序的起源》作者
非常難得的一本好書!勇氣可嘉,文筆極好,影響深遠。——保羅·布魯姆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暢銷書《善惡之源》作者

作者簡介

[美] 史蒂芬·平克,出生於加拿大蒙特婁,1976年取得麥吉爾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1979年取得哈佛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
·1982—2003年,在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任教,潛心研究兒童的語言學習模式,最終成為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神經學中心的掌門人。1994年,他的《語言本能》一經出版,就成為轟動一時的暢銷書,併入選《美國科學家》(American Scientist)評出的20世紀100本最佳科學書籍。
·2003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2008—2013年,被授予哈佛學院榮譽教授頭銜。
·2004年,當選《時代周刊》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2010—2011年,兩度被《外交政策》雜誌評為全球頂尖思想家。在2013年《前景》雜誌“最偉大思想家”的評選中,名列第三。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白板說的興起與挑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性論,以便對他人的行為做出預期。約翰· 洛克的“白板說”在當今知識界占據著重要地位,盧梭的“高貴的野蠻人”和笛卡爾的“機器中的幽靈”也頗受追捧。今天,很多學者向這些昔日的主流理論發起了挑戰。
01 三種流行的人性論
02 人性理論的前世今生
03 連線生物學與文化的四座橋樑
04 文化是有助於人類生存的一種獨特設計
05 最後的抵抗
第二部分 科學視角VS 政治視角
有關人性的新科學發現,激起了強烈的政治反響。威爾遜的《社會生物學》和蒂爾尼的《埃爾多拉多山的黑暗》所引發的論戰,持續了數十年之久。1978 年,威爾遜在美國科學促進會發表演說時,一個抗議者更是直接拿著一個大水罐向他潑水。
06 兩本著作引發的論戰
07 三位一體
第三部分 我們為什麼不必為人性而擔憂
我們今天的道德觀要在生物學事實面前進行調整,這主要不是因為事實已經擺在那裡,而是因為“白板說”的道德論證方法非常膚淺。歷史上一些最偉大的思想家的生活哲學,展示了它們與有關人性的科學發現帶來的道德挑戰之間的關係。我們終將明白:新的意義和道德概念,一定會在“白板說”消解的基礎上興起。
08 不平等之憂
09 不完美之憂
10 決定主義之憂
11 虛無主義之憂
第四部分 認識自我
若想要人們相信人類本性的存在,我們就必須闡明人類本性究竟是什麼,以及這樣的信念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意義。對認知的形成以及對人類認知能力局限性的認識,使我們對人類苦難的根源以及道德錯覺的產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12 觸摸現實
13 人類認知能力的局限性
14 人類苦難的諸多根源
15 不可避免的道德錯覺
第五部分 敏感話題
在“人性”這一研究領域,政治、暴力、性別、兒童和藝術都屬於敏感話題。社會心理學家發現,即便在最激烈的意識形態鬥爭中,也能發現一些爭論雙方共同的價值觀,他們的分歧僅僅在於,在這些價值觀發生衝突的時候,應該更強調哪一種。
16 政治
17 暴力
18 性別
19 兒童
20 藝術
結 語 人性,存在於藝術家的文字里
“白板說”關注兒童、土著居民和社會底層群體,因此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理論。但“白板說”否定了我們共有的人性、與生俱來的志趣和我們的個人喜好,因此“白板說”有陰暗、消極的一面。詩人和小說家的藝術作品,是對人性存在觀念的最大支持,他們的文字要么是對人性的想像,要么是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深刻洞察
後記
譯者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