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宣明論》卷九。為清熱劑,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補血活血,除煩止咳,溫中散寒,益氣補中之功效。主治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
基本介紹
- 出處:《宣明論》卷九
- 分類:清熱劑
白朮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宣明論》卷九。為清熱劑,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補血活血,除煩止咳,溫中散寒,益氣補中之功效。主治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
白朮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宣明論》卷九。為清熱劑,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補血活血,除煩止咳,溫中散寒,益氣補中之功效。主治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組成白朮、黃芪、當歸、黃芩(去皮)、芍藥各半兩...
白朮黃耆散用於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處方 白朮半兩,黃耆半兩,當歸半兩,黃芩(去皮)半兩,芍藥半兩,石膏2兩,甘草2兩,茯苓1兩,寒水石1兩,官桂1分,人參3分,川芎3分。功能主治 五心煩熱,自汗...
以黃芪湯加五味、附子各二錢,自子至卯,連進三劑,其汗如故。思之良久,乃用蜜炙黃芪二兩,人參五錢,白朮一兩,蜜炙升麻、柴胡、陳皮各一錢。上半身有汗,下半身無汗,明是陽氣不能內斂,歸身、炙草、炒黑乾薑各二錢,白芍...
2、黃芪配附子:黃芪長於補氣昇陽,益衛固表;附子善於回陽救逆,溫腎助陽。兩藥配伍,可增強溫里助陽、固表止汗的作用。適用於氣虛下陷兼陽虛者,症見汗出惡風,小便不利,肢體沉重麻木等。3、黃芪配白朮:黃芪長於益氣補虛;白朮...
方中黃芪、黨參、炒白朮、甘草培補中氣,炒白朮且能行於肌肉之間以除其濕,陳皮理氣以助濕行,蔓荊子輕飄上浮,辛散走表,引諸藥直達病所,且能祛濕。加減化裁 若兼風邪,胞瞼微癢者,可加防風3g,以祛風除濕;若為虛熱上浮,胞...
丁香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具有溫中健脾,養榮益衛之功效。主治小兒脾胃虛弱,不食,漸損榮衛,肌體贏瘦,時下利,面色青白。組成 丁香、綿黃芪(銼)、吉林人參(去蘆頭)、白朮、當歸(洗,焙乾)、鱉甲(塗...
本方能益氣健牌,補氣昇陽,降逆止嘔,補血活血,散寒解表,祛風止痛,清熱燥濕。附方 名稱:黃芪益氣湯 組成:人參、黃芪、白朮、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用法:加薑汁、竹瀝,水煎服 主治:陽厥氣虛,一名熱厥,上寒下熱 出處...
本方由玉屏風散合八珍湯去白芍,加肉蓯蓉、山茱萸、五味子、肉桂而成。方中玉屏風散之黃芪、白朮、防風能益氣健脾,固表止汗。固表不留邪,祛邪不傷正;黨參、茯苓、炙甘草和熟地黃、當歸、川芎氣血雙補,扶正之虛;山茱萸補肝腎,...
黃耆散 【組成】黃耆3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白朮1兩,熟乾地黃1兩,人參1兩(去蘆頭),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茯苓1兩,當歸1兩(銼,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陳...
黃芪丹參治近視所致頭痛驗方 芪歸飲加減治瘀血阻絡型眩暈 黃芪人參治氣血虧虛型眩暈 黃芪太子參治氣血虧虛型眩暈 黃芪燉羊腦治眩暈 黃芪葛根治頸源性眩暈 黃芪桂枝湯治低血壓眩暈 黃芪白朮湯治低血壓眩暈 黃芪吳茱萸治低血壓眩暈 黃芪黨參...
方中黃芪、白朮、人參、甘草健脾益氣以補虛;配以附子、桂心、乾薑溫陽散寒,宣通氣血; 當歸養血和血,虛寒得除,血脈得通,腹脅得養,則少氣疼痛之症自愈; 厚朴、半夏、乾薑溫中理氣,助參、術健脾燥濕之功,可除中焦虛寒之納呆...
方論 本方是取《金匱要略》治風痹之黃耆五物湯,加白朮以健脾補氣,而即以逐痹;當歸以生其血,血活自能散風;秦艽為散風之潤藥,性甚和平,祛風而不傷血;陳皮為黃耆之佐使,能引肌肉經絡之風達皮膚由毛孔而外出也。
黃耆當歸散 黃耆當歸散,藥品,主治小便頻數,淋瀝不禁。【來源】《醫宗金鑒》卷四十八。【組成】人參 白朮(土炒) 黃耆 當歸 白芍各9克 甘草2.4克 【用法】上銼。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扶正脫毒,散風解毒。主治 淚囊炎初期,清淚時流,昏癢羞明。文獻摘要 祖傳單驗方:同漏睛。名老中醫談治驗:鄭州市劉炳辰介紹:本病初起清淚時流,昏癢羞明,宜刺少澤:迎香;內服黃芪搜風湯(黃芪30克,當歸、白朮、黨參、防風、...
長胎白朮散 中藥方劑——長胎白朮散,功能主治,溫陽散寒,養血育胎。
玉屏風散用防風,黃芪相畏效相成,白朮益氣更實衛,表虛自汗服之應。組成 防風、黃芪、白朮。用量 防風 30g,黃芪60g,白朮60g。用法 每服9克,用水一盞半,加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後熱服。現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
名稱:參芪當歸散 組成:野黨參、全當歸、老川芎、熟地黃、白芍藥、生黃芪、土白朮、白茯苓各30克,炙甘草、紫油桂各10克 用法:將上藥共碾為細末,用大棗內(切碎)30克為引,以開水沖燙,待溫灌服 主治:主治勞淋,並可用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