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和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為劑,具有溫和脾胃,條暢氣機之功效。主治氣虛中滿,濕證夾食,腹中脹滿,中空無物,按之不堅,亦不通,或時脹時減。
基本介紹
-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 功用:溫和脾胃,條暢氣機
歌訣,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加減化裁,附註,
歌訣
白朮和中佛手花,會皮倉米茯苓砂,五穀蟲同焦六曲,脾虛腫滿服之佳。
組成
生曬術一錢半(4.5g),新會皮一錢半(炒)(4.5g),焦六神曲三錢(9g),佛手花五分(1.5g),浙茯苓四錢(12g),春砂仁一錢(杵)(3g),五穀蟲三錢(漂淨)(9g),陳倉米三錢(荷葉包)(9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溫和脾胃,條暢氣機。
主治
氣虛中滿,濕證夾食,腹中脹滿,中空無物,按之不堅,亦不通,或時脹時減。
方義
方中苓、術培中化濕為君,臣以陳皮、砂仁運中,神曲、谷蟲導滯,佐以佛手花疏氣寬脹;使以荷葉包陳倉米,升清氣以和胃。補而不滯,疏而不削。
配伍特點
浙茯苓、白朮為君藥,陳皮、春砂仁、神曲、五穀蟲為臣藥,佛手花為佐藥,陳倉米為使藥。
加減化裁
若寒氣盛,加炒乾薑八分(2.4g),淡吳萸五分(1.5g),紫猺桂三分(0.9g);若濕熱盛,加川連六分(1.8g),川朴一錢(3g);兼大便閉結者,吞服枳實導滯丸三錢(9g);若兼絡瘀,加新絳一錢半(4.5g),旋復花三錢(包煎)(9g),青蔥管五寸(沖)。
附註
附方1 白朮和中湯
組成:當歸(酒洗)二錢五分,白芍(土炒)一錢,白朮(去蘆,土炒),白茯苓(去皮)各二錢,陳皮一錢,黃芩(炒)一錢,黃連(炒)八分(有紅者多加),甘草五分,木香少許。
主治:下痢白多,不拘新久者。
出處:《壽世保元》卷三
附方2 白朮和中湯
組成:白朮、陳皮、焦六曲、佛手花、茯苓、砂仁、木瓜、陳倉米、乾薑、竹瀝、制半夏。
主治:婦人妊娠,暑穢叢口鼻吸入,直至中焦,致霍亂吐瀉,自汗肢冷,脈伏者。
出處:《顧氏醫徑》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