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思才(1919~1943),江西人,16歲參加紅軍,參加了長征,1936年初,為了促進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他隨紅一方面軍主力渡河東征,加入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的戰鬥行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思才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
- 出生日期:1919
- 逝世日期:1943
- 職業:軍人
簡介,生平,
簡介
白思才抗戰初期參加了平型關戰役,是一位英勇善戰、沉著機智的指揮員。
生平
白思才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16歲時在江西革命根據地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10月隨紅一軍團從他的故鄉出發,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歷盡艱難險阻,於1935年秋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
1936年初,為了促進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他隨紅一方面軍主力渡河東征,加入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的戰鬥行列。“七七”事變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並深入敵後抗戰。白思才同志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戰鬥,長期鬥爭的鍛鍊和考驗,使他成長為一名英勇善戰、機智果敢的年輕指揮員,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在革命鬥爭的歲月中,白思才同志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團作戰參謀。為了貫徹精兵簡政的方針,加強基層連隊的建設,團黨委派他擔任四連連長。在這期間,他努力學習,積極工作,連隊的軍事、政治素質均得到很大提高,成為所在部隊執行各項任務的骨幹力量。1940年8月,胡炳雲大隊奉命從皖東北東渡運河進入戰火紛飛的淮海區,開闢淮海根據地。白思才同志率領四連活動於淮陰、漣水地區,與敵展開頑強的鬥爭,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為鞏固、發展淮海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1943年3月,盤踞淮海區的日本侵略軍,在“掃蕩”鹽阜根據地遭我軍沉重打擊後,被迫向淮海區撤退,途中與四連遭遇。敵幾次圍擊,四連機動靈活地跳出敵人包圍,敵即尾隨追擊。3月18日晨,四連在劉老莊與敵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戰鬥,從拂曉到黃昏,浴血奮戰一整天。在連長白思才、指戰員李雲鵬的率領下,四連82位勇士,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連續打退敵人5次衝鋒,斃敵170多人,傷敵200餘人。在敵實施炮火襲擊時,白思才同志的右手被炸斷,身上多處負傷,幾次昏倒在戰壕內,但他置生死於度外,咬緊牙關,堅持指揮戰鬥。最後,終因彈盡援絕,敵眾我寡,與全連指戰員一起壯烈犧牲,為人民革命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寫下了抗日故爭史中的光輝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