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忠珍

白忠珍,女,1943年3月出生,漢族,通州區台湖鎮玉甫上營村村民。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上榜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忠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43年3月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1996年12月22日,白忠珍的小兒子於井全遭遇車禍,導致腰部以下失去了知覺。25歲的小伙子成了一個高位截癱、只能在病床上生活的人。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白忠珍老人默默承受內心的痛苦,勸走了傷心欲絕的兒媳,主動承擔起照顧兒子和撫養小孫女的重任。白忠珍不怕苦、不怕累、不嫌髒,每天為兒子擦洗身體、端屎端尿、洗曬尿布、按摩……她一做就是20年。如今,76歲的白忠珍老人還在用顫抖的雙手做著這一切。支撐她精神屹立的,正是她對兒子那至真至純、至柔至堅的母愛。
 一場車禍,碾碎幸福生活
 有人說母愛是大海,深情而廣闊;有人說母愛是高山,高大而挺拔;有人說母愛是陽光,明媚而溫暖。在通州區台湖鎮玉甫上營村就有一位堅強的母親,給兒子的愛如大海、如高山、如暖陽,她就是76歲的白忠珍老人。20多年如一日,她悉心照料高位截癱的兒子,把幼小的孫女撫養成人,母愛的偉大與堅韌是車禍撼不動的山。
 1996年12月22日,冬至,對於白忠珍老人來說,這是個終生難忘的日子。那天下午,白忠珍的小兒子於井全和同伴一起騎著三輪車,去一個電器維修店修理電視機,半路上三輪車的鏈子掉了,於井全蹲在馬路邊安鏈子,這時一輛121汽車飛馳而過,於井全被撞了出去。那時,路上的汽車少,同伴跪在路上攔車,好不容易有位好心的司機停下車,把於井全送到了醫院。
 白忠珍和老伴兒聞訊趕到醫院時,於井全已經神志不清,閉著眼大喊口渴,想喝水,很快便因失血過多陷入了昏迷。“他的耳朵掉了一塊,腦皮蓋住了眼睛,左側兩根、右側三根肋骨骨折,扎穿雙肺,大量出血。醫生一次次下病危通知,讓家屬做好後事的準備,我在搶救室外聽得心驚肉跳,那心情就甭提了。”白忠珍陷入了回憶,聲音顫抖地述說痛苦的往事。
 於井全在ICU住了40多天才甦醒過來,命是保住了,卻發現下肢完全不會動了。醫生通過檢查得知,他的腰椎錯位,致使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覺,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即便這樣,醫生還是告訴於井全:“你是不幸中的萬幸,像你這種高位截癱的病人,失血過多,雙肺氣胸,傷得這么嚴重,只有2%的成活率。”
 那一年,於井全只有25歲,才結婚不久,工作上小有成績,剛剛有了愛情的結晶,一個本該有著大好前途和幸福生活的年輕人,轉眼間就成了一個高位截癱、只能在床上生活的重度殘疾人,他不知道該感謝命運的慈悲,還是詛咒命運的殘忍。白忠珍遠遠地望著躺在病床上的兒子,心如刀絞,淚如泉湧,如果可以,她願意用自己的命換取兒子的健康。可是,沒有如果,事實就是這么殘酷。兒子死裡逃生,撿回了一條命,無論他是坐著還是躺著,只要兒子一息尚存就是對她的安慰,她願用自己的殘年餘力托起兒子的後半生。
 一根蠟燭兩頭燒,再苦再累不說難
 病榻上的於井全痛不欲生,兩手重重地拍腦袋,兒媳婦傷心欲絕,小孫女嗷嗷待哺,白忠珍老人悄悄抹去淚水,咽下滿心痛楚,像小時候一樣撫摸著兒子的額頭,笑著對兒子說:“沒事兒,有娘在呢,不要怕!”她勸兒子坦然接受並樂觀面對這樣的事實。
 開明的白忠珍老人替兒子做了一個決定,勸兒媳自謀生路。“那時候,兒媳也才20多歲,讓她一輩子照顧我兒子,我於心不忍,就勸她和我兒子離婚了。兒媳要把孫女帶走,她堅決把孩子留下了,這是我們家的血脈,我不能讓她流落到別的家庭,也是給兒子留下一個希望。” 白忠珍老人說。從此,她就像一根兩頭燒的蠟燭,既要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子,每天要抱兒子起床、躺下,為兒子擦洗身體、端屎端尿、洗曬尿布、按摩,還要照看小孫女,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個家。
 於井全受傷後,身體素質直線下降,因貧血、褥瘡感染,幾次住院治療。於井全高燒時輸過慶大黴素,嚴重的副作用致使耳朵失去了聽力,白忠珍老人與兒子交流,完全靠自創的啞語,於井全的手勢只有最親近的人才能看懂。
 “最困難的時候,村里、鎮裡,還有社會上的愛心人士都沒少幫我們。”白忠珍說。4年前,台湖鎮的黨委書記來入戶走訪,問白忠珍,於井全用的藥能報銷嗎?聽白忠珍說都是自費的,他告訴老人,於井全需要的藥品可以寫一張條子,送到鎮衛生院去,每月她儘管去衛生院取藥,鎮政府給報銷。“他吃的是治尿路感染的消炎藥,還有治腎結石和治貧血的藥,外用藥是治褥瘡的,這樣一來一個月就能省下1000多元的藥費。”白忠珍老人滿懷感激地說。
 於井全的前妻走後的第5年回來過一次,孩子對媽媽沒有任何印象。一見到家裡來了個陌生女人,她一下子躥到了爸爸的輪椅上,緊緊摟住爸爸的脖子,怯生生地望著眼前的女人。白忠珍在旁邊說:“這是你媽,給你買好吃的來了。”孩子說:“我不吃,我奶奶都給我買了。”媽媽湊上前說:“我帶你去西海子划船。” 孩子說:“我爺爺帶我去西海子划過船了。” 媽媽又說:“我帶你去城裡買衣服。” 孩子說:“我大姑都給我買衣服了。” 白忠珍和老伴兒、兒女盡力彌補孩子缺失的母愛,撫養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
 “孩子特別懂事兒,剛12歲就知道扶爸爸起床,細長的胳膊攬在她爸爸脖子後頭,兩隻小手都勒白了,現在想起來都心酸。”白忠珍說。
 20多年過去了,如今76歲的白忠珍老人乾起活兒來不如從前利索了。她的腿有一次不慎摔傷,一直腫著,走不了太多路,可她照顧兒子還是那么妥帖周到,不落下每一個細節。有時,她的身體不舒服,也會掙扎著起床,把做好的食物端到兒子床邊,伺候兒子吃了飯和藥,再回去躺著。
 古稀之年的白忠珍仍然每天圍著兒子轉,只要兒子過得好,她就滿足了。白忠珍老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只要精神不垮,這事兒就能辦成。” 在這句“精神不垮”的背後,是意志與苦難的抗爭。
 於井全感念母親的辛苦,更被母親樂觀豁達的精神深深感動,他在母親的陪伴和照顧下也漸漸樂觀起來,他說:“自從我躺在床上,把我媽拖累得不輕。如果沒有我,她早該享福了。我欠她的這輩子也還不完,等我下輩子再報答吧。我現在要開心地生活,不再讓她擔心。”
 苦盡甘來,風雨過後是彩虹
 現在於井全的女兒已經長大,成為了一名白衣天使,也組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可以更多地幫助奶奶照顧父親了。她對父親的護理,嚴格按照醫學流程操作,困擾於井全多年的褥瘡一點點痊癒了。
 如今白忠珍一家四代同堂,其樂融融,終於迎來了風雨之後的幸福陽光。
 白忠珍在照顧兒子的空隙里,也常參加村里組織的文藝活動、志願活動,為村里奉獻自己的力量。
 災難過後,白忠珍用一雙慈愛的手把兒子殘缺的生命修修補補。她是兒子最堅實的依靠,她是大雨中的一把傘,苦難和傷痛在她遼闊的胸懷裡淡化,孕育一派生機和希望。

所獲榮譽

榮登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