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峰街道

白峰街道

白峰街道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東部,地處穿山半島,西接柴橋街道,南與梅山保稅港區隔港相望,北瀕穿山港與大榭開發區為鄰。鎮政府駐白峰村,距寧波市區43公里,距北侖中心新碶街道15.5公里,總面積112.06平方公里,轄38個行政村、3個社區、1個漁業隊,現有耕地2.14萬畝,總人口4.4萬。鎮域處穿山半島蜂腰地帶,東、北、南三面海,東西多丘陵。最高雙石人山,海拔492米。擁有海岸線47.67公里,海塘共34.8公里。街道內最大的竺家坑水庫蓄水量135萬平方米。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峰街道
  • 外文名:Baifeng Street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浙江省寧波市
  • 面積:112.06 km
  • 人口數量:4.34 萬(截至2006年)
  • 車牌代碼:浙B
鄉鎮介紹,地理,沿革,行政區劃,自然資源,鄉鎮歷史,特色產業,民俗,

鄉鎮介紹

白峰原名白楓,因山上楓樹皮灰白故名,楓、峰同音,即改稱白峰。1992年、2003年兩次鄉鎮撤併,2016年撤銷白峰鎮,設白峰、郭巨兩街道。
白峰街道交通便利,境內329國道西接寧波市,東通舟山市,雙向四車道沿海大通道穿鎮而過。白峰街道是是連線舟山群島的交通樞紐,北有連線舟山的最大陸島交通線——白峰碼頭,南有通往著名旅遊區——桃花島的輪渡碼頭。
白峰街道黨委、政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穩步實施“東拓展”戰略,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7年全街道實現農業增加值1.15億元,工業增加值2.35億元,三產增加值1.9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7400元,財政收入7320萬元。
工業經濟整體競爭力不斷增強。全街道形成了以修造船、保險箱、遠洋捕撈和水產加工、針線機製造四大支柱產業,境內有“長三角”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恆富船業集團,浙江省保險箱製造龍頭——永發集團,寧波市規模最大的遠洋捕撈企業——成開漁業公司,占中國銷售份額三分之一的針線機製造企業群。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的工業小區建設如火如荼,眾多投資上千萬元的大企業紛紛落戶白峰街道。
農業塊狀經濟穩步發展。以花卉、茶葉、海水養殖、名特優果禽種養為主的特色農業較快發展,全街道現有花卉種植面積7000畝,茶葉種植面積4000畝,海水養殖面積4630畝,名特優水果種植面積4200畝。草烏雞、山黃雞等特種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效益逐步提高。傳統蘑菇產業取得重大突破,蘑菇基地2005年通過了寧波市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2006年雙孢蘑菇產品通過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為寧波市最大的無公害農產品雙孢蘑菇生產基地。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境內有“燈具之鄉”美譽的郭巨燈具城,投資4000萬建成占地面積28畝的白峰綜合市場,形成了以白峰老街為中心的商業區。怡峰家園商業住宅區、司沿鄭家及大岙住宅區、官莊調產安置地塊、門浦商住區相繼建成。青少年活動中心正在進行施工建設,總投資1500萬元。以小門工業區、老街商業區、司沿住宅區三大功能區為核心的北侖東翼副中心城區雛形基本形成。同時,中心村莊建設開始起步,全鎮交通、電力、供水、排水設施明顯改善,道路硬化、公車、閉路電視、電話等普及率進一步提高。
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2003年白峰鎮通過省教育強鎮驗收,文明鎮、文明單位創建活動積極開展,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村落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
白峰街道作為北侖新區開發建設的重點區域,是北侖發展步伐東邁的前哨,一批省、市投資百億以上的重大項目紛紛垂青白峰寶地。寧波港四期貨櫃碼頭2004年投產運營,2007年貨櫃吞吐量達到232.13萬標箱。位於白峰峙北的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投資150億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及發電廠項目建設(LNG)開始啟動。峙南圍塗涉及的1200多畝海塗政策處理工作已經完成,正在配合做好港鑫油品項目、寧波輸變電工程建設。進港公路、峙北公路和疏港公路建設正在進行征地拆遷配套服務工作。
白峰街道黨委、政府將緊緊抓住北侖新區“二次創業”的機遇,充分發揮深水良港優勢,大力發展港口型經濟,以建設北侖東翼副中心城區、北侖港重要組成部分、寧波市製造工業的重要基地、北侖重要物流中心之一為目標,不斷開創白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地理

[Báifēng]北侖區轄鎮。位於區境東部。東連峙頭洋,西接柴橋街道,南與梅山鄉隔港相望,北瀕穿山港與大榭開發區為鄰。面積110.4平方千米,人口4.53萬人(2010年)。轄3個社區、3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白峰村龍口路43號,距區政府16千米。地處穿山半島蜂腰地帶,南北面海,東西多丘陵。最高處雙石人山海拔492米。竺家坑水庫蓄水量135萬立方米。海岸線長22.67千米,海塘全長19.8千米。1992年被農業部確認為漁業港區。329國道過境。有汽渡通舟山六橫島等地。

沿革

鎮以駐地白峰村得名。白峰原名白楓,因山上楓樹的皮灰白,故名。北宋熙寧九年(1076)前屬鄞縣海晏鄉,熙寧十年(1077)屬定海縣(後縣名改稱鎮海)海晏鄉,建炎四年(1130)距白峰兩里處山坡上建有白峰巡檢司。明代時為海濱荒灘,明後期始有鄉民來此開荒曬鹽而定居。清宣統三年(1911)分屬鎮海縣海晏、郭巨兩鄉。1937年分設上馬、瘌陽、小門、五境、白峰,三境、峙頭、郭巨8鄉,1940年改為上陽、瘌陽、六和、白峰4鄉,以及郭巨鎮和三境、峙頭2鄉。1946年合併為上陽、白峰2鄉,以及峙頭鄉、郭巨鎮。1950年3月分設上陽、下陽、山江、白峰4鄉,及盛厚、霞峙、峙頭3鄉和郭巨鎮,1956年並為上陽、白峰2鄉,及峙頭、郭巨2鄉。
1958年10月稱郭巨公社小門、白峰、上陽、下陽,郭巨東門、郭巨西門、華峙、峙南、峙北管理區,1961年11月改為上陽、白峰、郭巨、峙頭4個公社。1983年10月改為上陽鄉、白峰鄉、郭巨鄉(1985年3月改鎮)、峙頭鄉。1992年5月,上陽鄉與白峰鄉合併稱白峰鎮,峙頭鄉與郭巨鎮合併稱郭巨鎮。1997年,白峰鎮面積53.7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白峰、神馬、百丈、小門、屺峙、下林、司前、沿亭、外峙、輪仰、蔣岙、官莊、山防、門浦、勤豐、山坑、石山、東園、蕉山、馬盤、太平岙、下灣、鐘家灣、黎明、道頭、上王等27個行政村;郭巨鎮面積56.8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東門、南門、西門、北門、謝家岙、厚墩、華峙、雙岙、尖嶺岙、大嶺下、福民、路亭、大塗塘、竹灣、花船、上宅、中宅、沙灣、光明、長浦、雙屯、盛岙、聯合、洋漲、長坑、長坑25個行政村。
2003年8月,兩鎮合併稱白峰鎮。2006年,面積110.4平方千米,人口4.34萬人,轄峰城、東港、怡峰3個社區,下陽、陽東、勤山、上陽、司沿、新峰、港口、白峰、太平岙、官莊、門浦、小門、神馬、盛岙、聯合、謝家岙、洋漲、竹灣、花船、上宅、沙灣、光明、長浦、雙岙、長坑、大塗塘、西門、東門、北門、南門、尖嶺岙、路亭、厚墩、華峙、福民、大嶺下、中宅、雙屯38個行政村。
2003年8月,為加快東部地區開發建設,區委、區政府決定將原白峰鎮和原郭巨鎮合併,取名為白峰鎮。
2016年8月,撤白峰鎮建制,設白峰街道、郭巨街道,從此,北侖區域內再無鄉鎮建制,實現全域城市化。

行政區劃

白峰街道轄白峰、司前、蔣岙、沿亭、官莊、門浦、山防、小門、屺峙、百丈、下林、輪仰、外峙、神馬、蝦辣、上王、道頭、鐘家灣、馬盤、黎明、下灣、蕉山、勤豐、東園、山坑、石山、太平等38個村委會。
白峰街道
白峰碼頭

自然資源

鎮域處穿山半島蜂腰地帶,東、北、南三面海,東西多丘陵。擁有海岸線47.67公里,海塘共34.8公里。鎮內最大的竺家坑水庫蓄水量135萬平方米。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有耕地27944畝,其中水田13601畝,旱地14343畝, 山林73343畝。  白峰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地勢中高向南北傾斜,最高雙石人山,海拔492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四季常青。大自然的美妙造化,造就了白峰鎮沿海40多公里的深水岸線,寧波港穿山港區落戶於此。白峰水資源比較豐富,有白峰河等三大主溪和竺家坑水庫、紫微岙水庫等近百座水庫。有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郭巨總台山烽火台等名勝古蹟。
白峰街道
自然資源

鄉鎮歷史

白峰鎮駐地白峰村,明代時為海濱荒灘,明後期始有鄉民來此開荒曬鹽而定居。白峰原名白楓,因山上楓樹的皮灰白,故名。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距白峰一公里處山坡上建有白峰巡檢司。楓、峰同音,移用之,改稱白峰。
現白峰鎮轄區2003年8月之前的原白峰鎮和原郭巨鎮:2003年8月之前的白峰鎮轄區北宋熙寧九年(1076)前屬鄞縣海晏鄉;熙寧十年(1077)屬定海縣(後縣名改稱鎮海)海晏鄉;清宣統三年(1911)分屬鎮海縣海晏、郭巨兩鄉;1937年分設上馬、瘌陽、小門、五境、白峰5鄉;1940年改為上馬、瘌陽、六和、白峰4鄉;1946年合併為上陽、白峰兩鄉;1947年改稱穿山、上陽兩鄉;1950年3月分設上陽、下陽、山江、白峰4鄉;1956年並為上陽、白峰兩鄉;1958年10月稱郭巨人民公社小門、白峰、上陽、下陽管理區;1961年11月改為上陽、白峰兩公社;1983年10月復為上陽、白峰兩鄉;1992年5月合併為白峰鎮,至2003年8月併入新的白峰鎮。
2003年8月之前的原郭巨鎮轄區原屬鄞縣海晏鄉,宋熙寧十年起屬定海縣(後縣名改為鎮海)海晏鄉,元、明建制未變。清宣統三年(1911)由海晏鄉析出設郭巨鄉,1941年屬柴橋區;1950年改稱郭巨鎮、盛厚鄉、霞峙鄉和峙頭鄉;1956年並為郭巨、峙頭兩鄉;1958年10月稱郭巨人民公社郭巨東門、郭巨西門、華峙、峙南、峙北等5個大隊(後改稱管理區);1961年並為郭巨、峙頭兩公社;1983年改稱郭巨鄉和峙頭鄉;1992年5月合併為郭巨鎮,至2003年8月併入新的白峰鎮。
2003年8月,為加快東部地區開發建設,北侖區委、區政府決定將原白峰鎮和原郭巨鎮合併,取名為白峰鎮。

特色產業

白峰鎮“雙石”蘑菇
白峰鎮地處穿山半島東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屬於副熱帶海洋性氣候,十分適宜進行蘑菇種植。白峰已有多年蘑菇種植歷史,1971年種植面積就已經達到50萬尺左右,產品主要由寧波罐頭廠加工出口,歷史最高種植面積近百萬尺。
白峰鎮蘑菇基地位於白峰至舟山舟渡碼頭西側,占地37畝,是2003年由北侖區和白峰鎮政府共同投入資金80多萬建成的北侖區白峰鎮蘑菇綠色生產核心示範基地。基地採用政府補貼與農民自籌資金相結合的方式大力鼓勵農民參與示範基地建設,當年就建成了26萬平方尺的新菇房,2004年擴建到近40萬平方尺。基地的蘑菇產品為“雙石”雙孢蘑菇,2005年基地通過了寧波市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2006年基地的雙孢蘑菇產品通過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為寧波市首個最大的無公害農產品雙孢蘑菇生產基地。
白峰鎮蘑菇基地主要產品為雙孢蘑菇,年生產規模27萬尺,年產量135噸,銷售額100餘萬元。蘑菇基地已組建農業合作社,統一採購原材料,統一進行技術輔導,統一進行品牌宣傳,有效的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減少了成本投入,提高了盈利能力。
黑羽綠殼蛋雞是一種集天然黑色食品與綠色食品於一體的世界罕見珍禽,有黑羽、黑皮、黑骨、黑肉、黑內臟、產綠殼的珍貴特點。烏雞蛋有蛋黃大、蛋白嫩,富含鋅、硒、碘等人體所需的18種微量元素。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防癌抗癌有特殊療效,可有效治療厭食、胎兒發育不良等疾病。白峰鎮黑羽綠殼蛋雞綠色養殖技術研究項目是經寧波市科技局批准立項實施的,該項目由北侖區畜牧獸醫站、白峰鎮農業辦公室、北侖區天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聯合集團聯課生物有限公司組織實施的農業項目。
2004年3月,寧波市北侖區天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從南京綠源農業有限公司引進黑羽綠殼蛋雞種蛋,孵化後飼養,成活1200餘羽種雞。天源草烏雞養殖基地養殖規模近5000隻,草烏雞發展項目被寧波市列入2005年度農業發展基金和區科技局農林局共同研發的科技協作實施項目。

民俗

跳蚤會
“跳蚤會”大約於清乾年間傳入定海。約在1922年前,舞蹈沒有情節和人物,完全是逗趣娛樂性的。後來融入了戲劇性的效果,使舞蹈情節風趣詼諧,動作輕盈活潑,節奏短促而酷似跳蚤,經而得名《跳蚤會》。不過,也有另一說法為,農曆年前家家戶戶要“祭灶”,在灶前跳此舞,故也叫“跳灶舞”,後來又穿插了“濟公斗火神”的當地民間傳說情節,一舞兩用。
白峰街道
跳蚤會
白峰鎮大塗塘村的跳蚤會便是來源於舟山。每逢廟會都會在踩街活動中出現。跳蚤會中的女角“火神”由男子扮演,穿著一襲紅裝,一跨步、一扭腰、一點地、一擺身,偶爾來段秋波,嘣個嘴……風趣的表演廣受民眾喜愛,成了每年元宵節活動的精品節目,年年人氣不減。
白峰鎮文化站和大塗塘村委會對其進行多次的排練,並幫助改進動作,提高表演水平,力求通過多種途徑傳承文化經典。2006年,北侖區文化館派出有關人員對跳蚤會進行採訪,並錄製了音像。2007年,大塗塘村跳蚤會被評為區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寧波東南商報記者專程到大塗塘村採訪報導。
鼓閣是從古流傳下來的一種特有的地方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已流傳了幾百年,白峰鎮郭巨西門村還活躍著一隻由12名老一輩民間文藝愛好者組成的鼓閣隊。它的表演形式保留了傳統的民間藝術精華,又增添了新的時代氣息。每年到了新春的元宵節在郭巨的大街上總是人山人海,身著五彩戲裝的鼓閣隊,肩抗花轎、手持芭扇,在民間樂隊的伴奏下,腳踏著新春的炮竹聲盡情的舞動,為新的一年到來增添了濃郁的節日氣氛。
白峰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