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嶺古道起於瑞安湖嶺鎮侯垟村,止於“荸薺嶂島”埡口,全長約3公里。古道山道陡峭,舉步維艱,是戶外耐力運動的理想去處。
古道沿途有梯田、竹林、繫船岩、白山嶺關隘遺址、奇雲山等自然人文風物,極富山鄉田園特色。沿白山嶺古道進入青田縣境後,南側的山峰形態各異:有駝峰、仙人岩、望仙岩、大佛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山嶺古道
- 起點:瑞安湖嶺鎮侯垟村
- 終點:荸薺嶂島埡口
- 長度:約3公里
歷史,景觀,
歷史
白山嶺古道坐落於湖嶺鎮侯垟村。古道山道陡峭,舉步維艱。我們站在古道起始處,看了一下隨身攜帶的海拔表,表上顯示海拔為245米。
對於侯垟村村名來歷,《瑞安市地名志》上有一個很“美麗夢幻色彩”的解釋:“昔村後山上森林茂密,猴子成群,故名猴陽,曾稱後垟,後雅化為侯垟。”志書上所說的“後山”,就是今天古道的必經之路。
很早以前,後山猴子成群,每每會到山上的農家邊作怪,經常糟蹋田裡的糧食。苦於無法,山上的村民就往山下搬,漸漸地,山上不再住人,搬到現在侯垟村這個地方。
景觀
在險峻的白山嶺古道上,幾經曲折盤繞,一路上茂林修竹,雜草遮沒古道。
行約1.5公里處,路邊築有一座用岩石砌成既像拱橋又像瓦窯洞的路亭。路亭在竹木蔥蘢的環抱之中,十分古樸。亭子是用岩石建成,故名岩亭,亭內牆壁上嵌有一方石碑,刻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歲次壬寅仲秋月吉旦”,建亭時間距今已有170多年。
一路上,雜草已全部遮擋了路面,腳下沒有石板路。 “金叮噹,銀叮噹,狃年馱水狃年荒,水滿溫州城門止,船帶白山嶺頭繫船岩。”撥開草叢,突然見到一塊巨石。就是溫州鼓詞中唱到的繫船岩。
繫船岩高四五米,闊約3米,岩下方有一圓洞,洞貫通正背面。提起繫船岩,當地人都會講一個與繫船岩相關的傳說。很早以前,杭州“水仙洞主”與溫州“飛霞洞主”鬥法,因“水仙洞主”法力勝過“飛霞洞主”,興風作浪來洗劫白鹿城,大水滿了溫州城。
“飛霞洞主”敗陣後,只得駕一葉輕舟向白山嶺背逃難。那塊系過“飛霞洞主”繫船纜的巨石,即如今的繫船岩。
從海拔500米開始,白山嶺古道兩旁的雜草漸少,成了箬竹瘋長的地界。
古道上的箬竹高1至2米,全部遮擋了路面。我們需用雙手撥開箬竹,防著被刺、被扎傷的可能,慢慢地前進,可謂“行路難”。到了箬竹箬葉採摘時節,正是粽箬被大量需求的時候,往往全家大小全部出動。
將又嫩又軟的箬葉,做成一隻喇叭嘴,放在嘴裡吹著試音,聽音量大不大,音色好不好,反覆吹,反覆試,直到得到自認為理想的音量音色。
粽箬製成的小風車,架在蘆葦芯子上,擎在手裡,風車就會隨風轉動。粽箬做成的小船,裝上粽箬葉篷帆,放入小溪中,借著水流和風力在水中漂流,看誰的小船漂得快,比誰的小船行得穩。
唐朝詩人張志和的詩歌《漁歌子》寫道“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詩人是金華人,詩中描寫的西塞是如今湖州一帶的情景。事實上,江南情景多相似,早年的瑞安,也有“白鷺飛、桃花流水、青箬笠、綠蓑衣……”的相關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