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貨幣思想是中國古代關於貨幣對農、工、商業調節作用的思想。白居易 (公元772~846年) 字樂天,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曾任左拾遺、刺史、太子少傅等職。他生活於中唐時期,時值錢荒,其貨幣思想主要是為解決這一問題。
白居易從農、工、商的社會分工出發,分析了貨幣對三者的調節作用。他說“谷帛者生於農也,器用者化於工也,財物者通廣商也,錢刀者操於君也。君操其一,以節其三,三者和鈞,非錢不可也。”(《白香山集》卷四十六)他認為貨幣的作用在於調節農工生產和商品流通,使農、工商三者取得平衡。這一思想源於《管子》。白居易在此基礎上,又將商業獨立出來考慮,把貨幣和商業在流通中的不同作用區別開來,認為商業是通財物的,農工生產出財貨,待商而通。貨幣在調節農工財貨生產時,也同時調節商業,使農、工、商三者達到平衡。這是對管子思想的發展。
貨幣調節農、工、商的辦法,白居易認為是國家應掌握貨幣和穀物,通過貨幣的投放與回籠,穀物的聚散,使物價保持在適當水平,避免穀賤傷農,又避免工商受損。他的基本思想是國家控制貨幣,以貨幣掌握谷帛,從谷帛調節工商,這一思想是有其道理的。如果國家既控制了貨幣,又掌握大量谷帛,那么是可以做到農桑不為困,工商不徒勞的,可以做到價格平而利益均。難能可貴的是,白居易看到了貨幣御萬物的道理是客觀的,即便再偉大的人物也改變不了這一客觀規律。
白居易還分析了當時錢重的原因。第一,貨幣滯留在政府和富豪手中,退出流通領域,被儲蓄起來,表明他已意識到儲藏貨幣與流通貨幣的區別。第二,銅幣的實際價值大於其名義價值,使人銷毀錢幣鑄造銅器以獲利,他提出的救治辦法,一是恢復現庸,免徵現金。二是禁銅政策。實際上都是很難以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