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雄鳥:體大(18厘米)的至深藍色地鴝。全身近黑,僅尾基部具白色閃輝,前額鈷藍,喉及胸深藍,頸側及胸部的白色點斑常隱而不露。雌鳥褐色,喉基部具偏白色橫帶,尾具白色閃輝同雄鳥。亞成鳥似雌鳥但多具棕色縱紋。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23-26g,♀23-27g;體長♂160-181mm,♀150-162mm;嘴峰♂12-16mm,♀13-15mm;翅♂85-98mm,♀82-95mm;尾♂68-82mm,♀65-70mm;跗蹠♂25-29mm,♀24-28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尤其喜歡在陰暗、潮濕的山溪河谷森林地帶棲息。地棲性,主要棲息於林下灌叢中和地上。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性隱蔽,常在林下灌木低枝上跳來跳去,有時亦站在開闊地區的小樹或電柱上,並不停地擺動著尾,當發現地上或空中有昆蟲活動時,則立刻飛去捕食。飛行時尾常常張開。繁殖期間鳴聲清脆、洪亮悅耳。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西南部、峨眉、成都、萬源)、貴州(西部威寧、西南部興義)、雲南(西北部麗江、西部、南部、東南部)、廣西、海南、台灣
國外分布:巴基斯坦、印度、緬甸、孟加拉、泰國高棉、寮國、越南、馬來西亞
繁殖方式
白尾藍地鴝在4月中旬即開始繁殖期間的鳴叫,雄鳥常在早晨和傍晚長時間地鳴叫,鳴聲甜潤悅耳。通常在5月初開始營巢,整個繁殖期一直持續到7月,最晚到8月還有少量個體在繁殖。通常營巢於林下灌木低枝上或岩石和倒木下,也在岩邊岩石縫隙或洞中營巢。巢呈杯狀,主要由枯草莖、草根、草葉、苔蘚和細藤等材料構成。內墊有毛髮和羽毛。巢的大小據吳至康 (1988) 測量的一巢為:外徑15.7cm,內徑6.8cm,高8.6cm,深7.4cm。每窩產卵3-4枚,偶爾5枚。卵長卵圓形,白色、密被淡紅色斑點,卵的大小為20.1-25.4mm×16-18.9mm,平均23.7×18.0mm,重3.5-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