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寨遺址(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白寨遺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寨遺址位於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白寨村南的須水北岸,是一處歷史文化遺址。

遺址東西長700米,南北寬400米,面積28萬平方米。時代包含了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商代和東周。
遺址中部有一條南北向小沖溝,長450米,將遺址分成東西兩部分。溝東文化層較厚,厚1.5~2米,其東南部250×120米的範圍內經過取土,文化層遺留不多。溝西沒有普遍文化層,放格說其東北部的斷崖上有一寬10米、深2米的大灰坑,內出花邊罐、缸等陶器殘片,另見一片二里崗上層陶鬲殘片;欠擊中部斷崖上見到一直徑1米、殘深0.15米的灰坑,內含較多的草木灰,另見一仰韶紅陶缽殘片、二里頭夾砂缸殘片;西北部發現一板瓦坑,直徑1.5米,深0.7米,板瓦內面為布紋,外面為繩紋。
墳上遺址位於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墳上村南側,須水河支溝的南部台地上。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50米,面積17.5萬平方米。時代為商代和西周。原調查遺址南北長360米,東西寬360米。其南部360×250面積被磚廠取土立淚夜抹吃掉。現北部斷崖上灰坑密集,一般深2米左右。器物以夾奔譽漏嘗砂陶鬲、灰陶罐、盆、豆白挨鍵為主。本次調查發現在取土坑的東南角地帶,發現有灰坑分布,地表殘留有大量的陶片、獸骨等遺物。灰坑有袋狀坑及不規則形坑等,填土為黑灰土,夾有大量的草木灰,土質較松,包含物有陶片、獸骨等。陶片陶質有泥質陶和夾砂陶;陶色有灰陶、良微霉紅陶、褐陶等;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素麵等;器形有陶罐、盆、大口尊、甑等遺物。
白寨遺址(墳上遺址)文化內涵較為豐富,文化堆積較厚,為多時期的文化遺址,有仰韶文化、夏代至東周時期遺存,歷史與考古價值比較重要。該遺址的發現,對於新墓說懂石器時代及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