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由來,文化,地位,
簡介
白家橋位於徐州市北約40公里的銅山區利國鎮利國村,南北橫跨於古老的運鐵河上。該橋為青石砌築的三孔石橋,全長22米,橋面寬8.6米,中孔跨度5.5米,兩邊孔寬4.3米,橋體中高6.4米。橋拱採用縱聯分節並置法,券成拱形。橋面石板平展光潔,堅實牢固。橋西側殘留有石座槽,推測應有石欄桿。橋墩條條拼縫間都灌有糯米灰漿,大的縫隙間還墊了鐵片。橋墩的逆水方向砌成三角形,以分剎水勢。整個橋砌築精細,造型美觀,莊重和諧,雖歷經600餘年,仍不錯位,至今承載著來來往往的車輛人群。
由來
自漢代以來,利國一直是我國鐵礦石開採、冶煉的重要之地。白家橋的建造,就源於利國的鐵礦業。 為了將鐵礦石外運,宋代即從利國監開挖了一條運河。《太平寰宇記·徐州》中有寫到:“利國監,官署名。宋置,掌管冶鐵。在今江蘇銅山縣東北。本是徐州的秋邱冶鐵處,宋代升為利國監。”
宋代在利國監開挖的這條運河始於柳泉鎮楊村西南山下,匯利國珍珠泉、母豬泉諸多泉水之後,流入微山湖。這條河全長8公里,河面最寬30米,當時稱為“運鐵河”。
有河就要有橋。元代,“運鐵河”上建起了“利國監橋”。
《大清一統志》記載:“宋置利國監于山下,其陽有運鐵河,元人置利國監橋於其上。”同治《徐州府志》上記載:“利國監橋,元時建”。
這些記載,為這座古橋的出身做了準確的記錄,彰顯著它滄桑而古老的歷史。
據文物保護部門考證,元代建立的利國監橋就是今天的白家橋,又名白塔橋。對此,當地還有一段民間傳說。相傳,此橋是利國富戶白家喬遷南京臨行時捐資修建。橋落成後,為感白家建橋功德,稱此橋為“白家橋”。
宋代在利國監開挖的這條運河始於柳泉鎮楊村西南山下,匯利國珍珠泉、母豬泉諸多泉水之後,流入微山湖。這條河全長8公里,河面最寬30米,當時稱為“運鐵河”。
有河就要有橋。元代,“運鐵河”上建起了“利國監橋”。
《大清一統志》記載:“宋置利國監于山下,其陽有運鐵河,元人置利國監橋於其上。”同治《徐州府志》上記載:“利國監橋,元時建”。
這些記載,為這座古橋的出身做了準確的記錄,彰顯著它滄桑而古老的歷史。
據文物保護部門考證,元代建立的利國監橋就是今天的白家橋,又名白塔橋。對此,當地還有一段民間傳說。相傳,此橋是利國富戶白家喬遷南京臨行時捐資修建。橋落成後,為感白家建橋功德,稱此橋為“白家橋”。
文化
由秦漢至今利國鎮留下眾多的人文景觀。最著名的當數“利國八景”,清代徐州籍狀元李蟠云:“自古留城水西流,鐵岸銅崖隱渡舟。朵朵青雲拂銀杏,粒粒珍珠泛鐵牛。三山暗映微湖壁,二橋遙連返照收。更喜姜公殘碑在,詩人寫景杏花樓。”後人據此編成八景順口溜:樹上樹,樓上樓;珍珠泉,鐵水牛;透亮碑,二橋頭;三山不見水倒流。在鎮內,修建於元代的白家橋至今保存完好,此外歷史上還有關帝廟、奉聖寺、泰山廟等寺廟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