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發展,農業,工業,
歷史沿革
鎮名源自駐地村名,“白奎”為最初墾荒立屯者姓名。清末屬北鄉,河東第二區。民國時屬康井鄉(警察第四區)。東北淪陷時期設望山堡、白奎堡、三姓屯3個保,後改設白奎村。解放後屬康金區,1947年設白奎區(四區),1956年設白奎、望山兩鄉,1958年設白奎公社,1984年改白奎鄉,1985年改白奎鎮。1990年,轄境東臨漂河與巴彥縣康莊鄉相望,南連石人鎮,西接蓮花鄉,北鄰巴彥縣紅光、榆樹兩鄉,面積137平方千米,鎮政府駐白奎村,轄17個行政村、39個自然屯,居民6775戶31407人,其中農業人口29903人,漢族占98.6%。1996年,面積137.2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白奎、雙平、青山、杏山、大坊、東山、雙家、雙坊、雙城子、金牛、三道、張利、望山、向陽、迎春、慶平、雙山、朝陽、東勝、東興20個行政村。
2001年8月原17個行政村調整為12個。2003年末,全鎮轄雙平(平安、全家、八家子、雙城子)、大坊(李六屯、杏花天、張利)、青山(青山、新立、盛家店、常家井、胡家店)、金牛(金牛、蒲家、姜家、歷家、關家、路家)、白奎(白奎堡)、三道(三道、偏臉子、杏山)、望山(望山堡、勝利)、朝陽(朝陽堡)、雙山(雙山堡、孫家(孫家窩棚))、慶平(慶平、王大院、東崗)、迎春(姜家、兩義、東崗子)、東山(東井、靠山、戴家、楊家、大房身、雙山子)12個行政村(39個自然屯),居民8191戶30849人,其中農業人口30032人。
行政區劃
全鎮共轄白奎、雙平、大坊、杏山、青山、金牛、雙城、張利、三道、望山、向陽、迎春、慶平、雙山、朝陽、東勝、東興等17個村17個行政村,39個自然屯,鎮政府駐地白奎村,全鎮人口31500人,7460戶,轄區面積136平方公里。
經濟發展
農業
白奎鎮轄區地勢平坦,間有漫崗丘陵。全鎮總面積137平方公里,有耕地15.55萬畝,是全縣糧食主產區之一,1990年糧豆薯總產量6.2萬噸,是全縣糧食總產超億斤的鄉鎮之一。
工業
鎮辦工業發展有農機廠、磚廠、造紙廠、制膠廠、豬鬃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2554萬元。制膠廠生產的白鵝牌印刷膠,曾獲省優和部優產品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