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文物保管所坐落於北京西城區阜城門內大街。1979年成立白塔寺文物保管所,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隸屬首都博物館。白塔寺白塔是元代大都城保留下來的重要建築之一,是我國現存最早而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塔寺文物保管所
- 外文名稱:Repository of Cultural Relics in White Dagoba Temple
- 類別:藏式佛塔
- 地點:北京西城區阜城門內大街
- 竣工時間:1978年重修
- 開放時間: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
- 館藏精品:赤金舍利長壽佛、五佛冠等
所址位置,歷史沿革,展覽作品,開放時間,
所址位置
塔址原是遼代舊塔的塔基,元朝皇帝忽必烈採用“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的國策,把藏傳佛教定為國教,他親自選定塔址並選派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設計並主持建造工程。自至元八年(1271年)開始,歷經八年竣工,並增建寺院。忽必烈賜名為“大聖壽萬安寺”。有元一代香火鼎盛,在元大都的宗教、政治、文化史上均有很高地位。
白塔寺文物保管所
歷史沿革
白塔寺即為妙應寺,妙應寺白塔是中國著名的喇嘛塔,始建於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塔高50多米,通體皆白,故稱作白塔。塔下有三層台基,台基上覆蓮托位平面圓形塔身,再往上為塔脖、十三天、青銅寶蓋和寶頂。白塔比例勻稱,氣勢磅礴,是藏傳佛教喇嘛塔的代表作。1980年,白塔寺文物保管所對外開放,尤其是近幾年來,白塔寺的修繕、保護與利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白塔寺珍藏文物展”是為復建後的白塔寺正式對社會開放而舉辦的展覽,主要展示了乾隆十八年(1753年)敬裝塔頂的數十件文物,其中的赤金舍利長壽佛、五佛冠等均為國家一級文物,價值無法衡量。人們站在展櫃前,一座座栩栩如生的佛像,一件件世間罕見的文物吸引著參觀者的目光。透過這些展品,藏傳佛教的妙諦也潛移默化地浸潤著人們的心靈。正因如此,它在廣闊的地域上生根開花,中國的西藏、內蒙地區及不丹、錫金、尼泊爾、蒙古等國家是主要傳播地域。 這座“以鎮都邑”的藏式佛塔,通體皆白,故俗稱白塔。它巋然聳立在大都城中,凌峙霄漢,為當時京都最高大的建築物。此塔是依據古印度的窣堵坡式佛塔式樣,由元初入仕中國,在西藏修建貢金塔的著名尼泊爾工藝師阿尼哥參加設計並主持修建的。白塔凝聚著中尼兩國人民的友誼。
走出白塔寺的山門,回望寺內鐘鼓樓的配殿,參觀者心中自然生成楹聯一幅:
古樹白塔藍天成一幀佛家絕響,
蔥鬱巍然清徹藏無限世間妙景。
展覽作品
白塔寺現有兩項固定陳列,一為白塔寺文物展覽,展出的是1978年維修白塔寺時發現的佛教文物,如乾隆手書的般若波羅密經、梵文的尊勝台及大藏經,小赤金舍利壽佛、五佛冠、五色哈達等另一為元大都歷史陳列,展出的是元大都城出土的部分文物,元大都在北京歷史上的作用、成就等。
曾出版《白塔寺資料彙編》等。
開放時間
白塔寺每天上午9:00 - 16:30 (周一休息) 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