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古鎮

白土古鎮

白土古鎮是安徽省第三批千年古鎮,位於安徽省蕭縣城區東南15公里,歷史悠久,歷史與人文氣息濃厚,文物遺蹟、旅遊景點遍布,有蕭窯遺址天門寺劉裕故里朱陳村、倒流河遺址、蘇軾發現煤炭處、費村等代表旅遊景點。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氣候,景點,

歷史沿革

  • 地名由來
白土鎮因地下蘊含豐富白瓷用的陶土而得名。
  • 建制沿革
春秋,屬附庸蕭國
天門寺天門寺
,屬泗水郡
西漢,漢王元年(前206年),屬項羽西楚國泗水郡,高祖五年(前202年),改屬韓信楚國泗水郡。
東漢,屬扶陽縣。
三國,封曹熊為蕭公。太和三年(229年),改蕭公國為蕭王國(都蕭故城)。
西晉,鹹熙二年(265年),置蕭縣,屬之。
東晉,設相縣,屬僑置沛郡。
南北朝,屬相縣。
,設承高縣,屬之。
,設蕭縣(治蕭故城),屬徐州
,屬歸德府徐州蕭縣。
,屬蕭縣都仁鄉。境內設陶墟村、醴泉村。
同治末(1875),屬都仁鄉,設白土寨。
1931年,屬蕭縣第九區,設歐盤鄉、陶墟鄉、醴泉鄉。
1934年,九區十區合併,屬蕭縣五區。
1945年,屬蕭銅縣,設立天門區。
1949年,設立曹村區,駐白土鄉。
1950年9月,曹村區改名皇藏區,設立白土鄉,區政府駐白土鄉。
1958年9月,撤銷區建制,成立皇藏公社。
1962年元月,重設皇藏區,轄白土、趙樓、莊裡、官橋、孤山5個公社。
1969年,設立白土公社。
1970年,白土、黃桑、莊裡合併為白土公社。
1980年,設立皇藏區。轄趙樓、白土、莊裡、官橋、孤山、高莊6個公社。
1984年,設白土鎮,屬安徽省蕭縣

地理環境

位置

白土古鎮位於蕭縣縣城東南15公里,連霍、合徐高速公路在鎮內交匯。

氣候

白土古鎮屬溫帶季風氣候,處於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氣候特點,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氣溫14℃,年日照時數為2284至2495小時,日照率52%至57%,年均無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

景點

白土古鎮
據中國政區大典安徽蕭縣篇著名人物記載:劉裕 (363~422)南朝宋武帝。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郡蕭縣綏輿里(今蕭縣白土古鎮馬樓村)人。
東晉時隨父劉翹移居丹徒。家貧,早年喪母,被嬸母收養。少事樵耕,成人後雄健過人,以賣鞋為業。後為北府兵將領,參與過鎮壓孫恩起義、討伐桓玄、出兵伐燕,以功高為太尉,加黃鉞,掌朝政。後又擊敗諸敵,收巴蜀,晉為太傅。
義熙十二年(416)西征秦,克洛陽後,先後晉封為相國、宋公,加九錫,位在諸王侯之上。翌年入秦,晉宋王。
元熙二年(420)廢晉恭帝而代之,國號宋,改元永初。當政間崇尚節儉,察言納諫。政余研習書法,尤喜大字,書法雄健遒麗,氣勢軒昂,領一時之風。在位三年,死葬建康蔣山。
最早記載劉裕籍貫是南朝沈約《宋書▪▪武帝本紀》:高祖武皇帝諱裕…………彭城縣綏輿里人,也就是說“劉裕是彭城縣一個叫綏輿里村子的人”
1954年以前,蕭縣隸屬江蘇徐州管轄,1954年至今蕭縣隸屬安徽省管轄。蕭縣城東南七、八公里閘河以東有一座山叫綏輿山,山西有一村莊叫綏輿里,當地人稱西輿,也稱作“西峪”,這個村子就是當時的彭城縣綏輿里,綏輿里村就是蕭縣白土古鎮馬樓村
隋唐宋瓷窯隋唐宋瓷窯
白土古鎮有隋唐宋瓷窯七十座,蕭窯即蕭縣白土鎮窯,窯以地名,稱“蕭窯”,始創燒於隋朝,與蕪湖的繁昌窯、淮南的壽州窯並成為安徽三大名窯之一。
蕭窯是南北窯瓷文化交匯的“中間站”。器形、釉色與壽州窯相似,宋以後以燒瓷為主。蕭窯在唐代除燒黃瓷外,還兼燒白瓷與黑瓷。截至2015年,發掘面積800平方米,已發掘清理出窯址2座、房址類遺蹟6座和灰坑9座,出土了4000多件豐富的遺物,其中瓷器為大宗,另有少量陶器和錢幣。
器類主要有碗、高足盤、四系罐、盆和盤等;年代以唐代為主,另有部分隋代遺存。如此豐富的遺存,為蕭縣瓷窯的學術研究及在中國古窯瓷界的定位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
白土古鎮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朱陳村》讓朱陳村名譽全國,詩歌中寫道:徐州豐縣(今蕭縣境內),有村曰朱陳。去縣百餘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
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生為村之民,死為村之塵。田中老與幼,相見何欣欣。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被譽為古時的世外桃源
宋代文豪蘇軾徐州知州兩年,亦多次到蕭縣白土鎮朱陳村。並做《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詩讚之。
原始社會遺址原始社會遺址
在原始社會末期,白土古鎮已有很高文化和發達的經濟。近從白土古鎮東南倒流河沿岸發掘了的花甲寺遺址金寨文化遺址大蔡莊遺址北泉遺址城陽遺址等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尤其是莊裡鄉金寨村南玉石塘出土的玉璧、玉刀、玉錐等,工藝十分精熟,至今光艷如新,為我國目前同期出土文物中的翹楚。
花甲寺遺址花甲寺遺址
花甲寺遺址位於蕭縣城東南約15公里的花甲寺村南,倒流河把該遺址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因村民長期取土、文化層受到嚴重破壞。東部面積較大,南北寬59米,東西長120米,文化層厚約5米。
1961年春,文物普查時發現該處有古代生產工具如石斧、石錛、石鑿等。1978年8月試掘。採集到一些石器、骨器、陶器,從出土的器物的形狀、紋飾等分析,該遺址屬新石器晚期遺址。196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門寺天門寺
天門寺,位於安徽蕭縣東南白土古鎮戴村,是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的一部分,屬歷史文化遺產、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重點風景區。有殿堂20餘間,供有緬甸玉佛6尊及各種佛象40餘尊頗具規模。公元425年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之子劉義隆天門山興建寺院,因山坳兩側的山頭是簸箕型延伸出去,又像天公的兩扇大門,得名天門山,因寺院建於此處故稱為天門寺。2015年國家宗教局頒發天門寺為中國佛教活動場所。
蘇軾蘇軾
蘇軾在治下的蕭縣白土鎮(宋屬徐州)發現了煤炭,並建礦採煤,一改歷代燒柴的歷史,並推進了冶鐵技術的發展。為此,他曾十分欣慰地寫了一首長詩《石炭歌》。詩前有一小序云:“彭城舊無石炭。元豐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訪獲於州之西南白土鎮之北,冶鐵作兵,犀利勝常雲。”詩曰:
君不見前年雨雪行人斷,城中居民風裂骭。
溫薪半束抱衿裯,日暮敲門無處換。
豈料山中有遺寶,磊落如*萬車炭。
流膏迸液無人知,陣陣腥風自吹散。
根苗一發浩無際,萬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潑水愈光明,灼玉流金見精悍。
南山栗林漸可息,北山頑礦何勞鍛。
為君鑄作百鍊刀,要斬長鯨為萬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