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喉斑尾雀
- 拉丁學名:Premnoplex tate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名稱類別,形態特徵,保護級別,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白喉斑尾雀
【命名時間】Chapman, 1925
【英文名稱】White-throated Barbtail
形態特徵
白喉斑尾雀其外形、生境和食性分別類似百靈、鷦鷯、山雀、鶇和鶯,但該科鳥的骨骼和肌肉有共同特點。大多數種類褐到赤褐色,在翅下有赤褐色條紋。
白喉斑尾雀小到中型鳥類,體長從9至35厘米。它們具有短而圓的翅膀,腿和腳經常強而有力,尾巴上小軸的羽毛最也長最重要;鳥體羽毛大多是深色,一般為褐色、灰色、黑色、橄欖色和紅色。
白喉斑尾雀與黑卷尾普通亞種(D.m.cathoecus)相較,體色相似,沾藍色光澤較多而著,但該亞種體形較大,翅長145—165mm;尾叉較深,尾較翅為長,尾長150一180mm,而黑卷尾普通亞種的尾與翅則幾等長;嘴角處污白色,比後者顯著得多而易區別。 雄性成鳥(繁殖羽):全身羽毛呈輝黑色;前額、眼先羽絨黑色(在個別標本的嘴角處具一污白斑點,但不甚明顯)。上體自頭部、背部至腰部及尾上覆羽,概深黑色,綴銅綠色金屬閃光;尾羽深黑色,羽表面沾銅綠色光澤;中央一對尾羽最短,向外側依次順序增長,最外側一對最長,其末端向外上方捲曲,尾羽末端呈深叉狀;翅黑褐色,飛羽外翈及翅上覆羽具銅綠色金屬光澤。下體自頦、喉至尾下覆羽均呈黑褐色,僅在胸部銅綠色金屬光澤較著;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
雌性成鳥:體色似雄鳥,僅其羽表沾銅綠色金屬光澤稍差。
幼鳥:體羽黑褐色,背、肩部羽端微具金屬光澤;自上腰至尾上覆羽呈黑褐色,後者具污灰白色羽端,呈鱗狀斑緣;尾羽黑褐色;翅角污灰白色。下體腹、脅和尾下覆羽黑褐,均具污灰白色羽緣;個別標本尾下覆羽基部黑褐,具灰白色羽端長達11mm,外觀呈污灰白色。
雛鳥:巢內雛鳥全身被暗褐黑色絨毛羽。
虹膜棕紅色:嘴和腳暗黑色;爪暗角黑色。
較小,嘴短而尖
保護級別
生活習性
棲於草地、乾旱平原、泥淖及沼澤。正常飛行起伏不定。警惕時下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