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南星(天南星科天南星屬植物)

白南星(天南星科天南星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南星是天南星科天南星屬的植物——一把傘南星(學名: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的別名。

分布於中國、印度(北部和東北部)、尼泊爾、至緬甸、泰國北部;在中國除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新疆外,各省區都有分布。生長於海拔3200米以下的林下、灌叢、草坡、荒地均有生長。

白南星塊莖入藥,長期以來,與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通用。苦、辛,溫,有毒。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育植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塊莖扁球形,直徑可達6厘米,表皮黃色,有時淡紅紫色。鱗葉綠白色、粉紅色、有紫褐色斑紋。葉1,極稀2,葉柄長40-80厘米,中部以下具鞘,鞘部粉綠色,上部綠色,有時具褐色斑塊;葉片放射狀分裂,裂片無定數;幼株少則3-4枚,多年生植株有多至20枚的,常1枚上舉,余放射狀平展,披針形、長圓形至橢圓形,無柄,長(6-)8-24厘米,寬6-35毫米,長漸尖,具線形長尾(長可達7厘米)或否。
花序柄比葉柄短,直立,果時下彎或否。佛焰苞綠色,背面有清晰的白色條紋,或淡紫色至深紫色而無條紋,管部圓筒形,長4-8毫米,粗9-20毫米;喉部邊緣截形或稍外卷;檐部通常顏色較深,三角狀卵形至長圓狀卵形,有時為倒卵形,長4-7厘米,寬2.2-6厘米,先端漸狹,略下彎,有長5-15厘米的線形尾尖或否。肉穗花序單性,雄花序長2-2.5厘米,花密;雌花序長約2厘米,粗6-7毫米;各附屬器棒狀、圓柱形,中部稍膨大或否,直立,長2-4.5厘米,中部粗2.5-5毫米,先端鈍,光滑,基部漸狹;雄花序的附屬器下部光滑或有少數中性花;雌花序上的具多數中性花。雄花具短柄,淡綠色、紫色至暗褐色,雄蕊2-4,藥室近球形,頂孔開裂成圓形。雌花:子房卵圓形,柱頭無柄。果序柄下彎或直立,漿果紅色,種子1-2,球形,淡褐色。花期5-7月,果9月成熟。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印度(北部和東北部)、尼泊爾、至緬甸、泰國北部;在中國除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新疆外,各省區都有分布。生長於海拔3200米以下的林下、灌叢、草坡、荒地均有生長。喜冷涼濕潤氣候和陰濕環境,怕強光。

育植技術

白南星應適度在蔭蔽或與高稈作物或林木間作。以選濕潤、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上或砂質壤土栽培,粘土及窪地不宜種植。山區可在山間溝谷、溪流兩岸或疏林下的陰濕地種植。忌連作。
用種子或塊莖繁殖。
  1. 種子繁殖:選擇當年新收種子於8月上旬播種,按行距12-15厘米開淺溝,把種子插入溝內,覆土約1.5厘米,溫度在20℃左右,約10天出苗。翌年4、5月苗高5-10厘米,按株距15厘米定植。亦可用濕沙貯藏,翌年春季播種育苗。因種子繁殖生長期長,產量不高,故一般多不採用。
  2. 塊莖繁殖:於 10-11月收穫時,選無病蟲害、健壯、中等大小的塊莖作種莖,貯放於地窖內。翌年4月在畦面開淺溝,溝距20-25厘米,株距15厘米下種,芽頭向上,覆土4-5厘米,澆水,每公頃需大的種莖600-750千克,小的種莖30-40千克,裁後15天左右出苗。
生長期間要注意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雨季注意排水。7月苗高15-20厘米,追施人糞尿1次。初次追肥後,直深中耕,第2次追肥在8月,施硫酸銨和過磷酸鈣混合肥料,施肥後要澆足水。花期除留種株外,其餘花序全部摘除。

病蟲防治

病害有病毒病,要注意選留健壯無病殊作種,並防治蚜蟲為害。蟲害有短須蟎,成、若蟲於葉背吸食汁液,使葉變黃,脫落。用20%雙甲眯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蟎特3000倍噴霧。

主要價值

白南星塊莖入藥,長期以來,與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通用。主要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澱粉、胺基酸成分。抗驚厥作用,祛痰作用,抗腫瘤作用,抗氧化作用。苦、辛,溫,有毒。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