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加黑減,是拍攝整體偏亮(白)的場景時要增加曝光,拍攝整體偏暗(黑)的場景時要減曝光。
簡介
什麼是“白加黑減”,“白加黑減”意思是拍攝整體偏亮(白)的場景時要增加曝光,拍攝整體偏暗(黑)的場景時要減曝光。(通常只有在點測光的時候才套用這個原理。中央重點測光和區域測光都不需要這樣做,因為這兩種測光模式首先已經考慮進去了全部場景的光強情況。)
攝影初學者會搞混白加黑減,認為場景已經很亮了,如果加曝光不是會過曝嗎?同樣,拍攝黑暗的場景還要減曝光,難道不會欠曝?
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不了解相機的自動曝光原理。
相機的自動曝光,是根據相機測光的結果來計算的。而相機的測光系統,是有一定原則的。這個原則的理論是18%反射率,只要記住一個結論:相機會把所有東西拍攝成灰色。這個結論雖然不夠嚴謹,但足夠實用。
因為相機會把所有東西拍成灰色,所以如果你拍白雪,自動曝光的結果一定是“灰雪”(欠曝),所以要加曝光;如果你拍黑板,結果一定是“灰板”(過曝),所以要減曝光。這就是“白加黑減”的道理。
所謂測光原理和18%反射率就是:我們可以看到物體、相機能拍攝物體,是因為物體能反射光線。相機的測光系統,就是收集物體反射的光,來計算曝光量的。
但是,不同物體對光線的反射能力(反射率)不同。相機無法判斷物體具體反射率是多少。因此廠家在製造相機時,必須設定一個統一的標準。科學家認為自然界物體的平均反射率是18%,所以相機就用18%作為標準。
統一採用18%的結果,就是把所有物體都當作灰色對待。一般的場景,大部分物體的反射率接近18%(或平均值為18%),相機自動曝光結果還比較準確。但如果拍攝雪景或黑板這類反射率遠大於或小於18%的物體,結果就完全不準了。此時就需要人為地曝光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