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柳愛青年志願者協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兆森
- 國籍:中國
人物經歷,
人物經歷
柳河縣柳愛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於2015年12月。連續多年被評為通化市、吉林省優秀志願服務組織,“愛心衣物超市”項目和“紅色印記”項目被評為省優秀公益項目,被指定為通化市紅色文化傳承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基地、吉林省少先隊校外教育實踐基地。
2016年,他們創建了“守護三戰老兵·挖掘紅色印記”志願服務項目,志願者們不辭辛苦到縣武裝部、民政局、街道社區、退役軍人管理部門調查了解和掌握老兵狀況,又分赴老兵所在鄉鎮村屯、街道社區走訪慰問,有的老兵因為年齡大了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其他原因奔赴外地兒女家,他們就直奔目的地,送去家鄉人的問候,拍下視頻資料。
幾年下來,他們走遍全縣15個鄉鎮,看望慰問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老兵118人,500餘次。2017年,他們為13名抗日老兵製作了《不老的記憶》英雄紀念冊,同時採集了88名老兵曾手握鋼槍捍衛祖國的歷史手印;2018年,為57名老兵製作了《紅色印記》紀念冊;2019年,又為14名老兵製作了《聆聽他們的聲音》光碟一套;2020年,協會重新完善《不老記憶》紀念冊相關資料及照片,將原有的13名老兵增至60名老兵;2021年,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協會用兩個月時間為15對抗美援朝老兵伉儷製作了《老兵幸福相冊》。這是一份遲到半個世紀的“紅色浪漫”,“你陪我穿上戎裝,我陪你一生到老”的主題讓老兵夫妻異常感動;2022年,協會把家鄉鮮為人知的老兵英雄事跡進行收集整理,成立了紅色文化室,文化室設有英雄牆、老兵紀念冊、紅色故事匯、老兵簡歷等專欄。這些故事通過《聆聽他們聲音》老兵敘述戰場故事的光碟、紅色講解員、公眾號、自媒體等方式向家鄉父老和社會各界廣泛傳播,紅色故事、紅色記憶、紅色軍戀等五個版塊充分展示柳愛紅色文化室在紅色文化領域所取得的成果。
協會副會長白兆森在開展老兵志願服務活動中,聽到有的老兵因為年事已高,無法與戰友見面而感到遺憾,他就冒出一個想法:如果把這些“三戰”老兵聚到一起,給他們留個集體合影,這樣老戰友就會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見面”,那多有意義啊!這位年近花甲的老志願者說做就做,帶領其他志願者開始了艱苦細緻的工作。老兵身居柳河各個鄉鎮,距離遠近不說,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各有不同,年齡大都90歲以上,百餘歲的也有,所以要想把老兵聚到一起,那太不現實了。但是,愛心戰勝了一切困難,白兆森及時與老兵家屬聯繫,走訪慰問時帶上相機,給這些老兵留下美好的瞬間。志願者聯繫老兵時,常常得到信息有在外地的、有住院的、也有去世的,為老兵拍照帶來很多難題,這無疑也會給老兵留下終生遺憾,同樣也給柳愛協會的愛心人士留下遺憾。正是這種遺憾,激發志願者與時間搶速度,儘快完成大“合影”,讓老戰友“相見”。在走訪期間遇到了許多感人的場面。家住三源浦朝鮮族鎮周家村的老兵姚慶義,當年在戰場上他是炮兵,一次激烈的炮戰中炮聲讓他失聰,這讓他一生活在無聲的世界。志願者在採訪姚慶義老人時,他根本聽不見聲音,志願者只能把問題寫在紙上。老人笑著說:“有人罵我我也聽不見,心不煩,挺好!”樂觀、豁達、剛毅的精神著實令人感動。楊景林是抗美援朝老兵,90多歲的他已經臥床不起,志願者去看望他時,他依然剛強地說:“如果和美國鬼子打仗,我還去,我有經驗!”老人家擲地有聲的話語感動了周圍人,於是志願者拿起相機站在床頭,把楊景林躺在床上那種堅毅的神情定格在瞬間。初傳仁是從長津湖戰場上走下來的英雄戰士,他從戰場上走下來後留下病根兒,隨著年紀增大,腿部發生糜爛,醫生為了保住老兵的生命,不得不對他受傷的腿進行截肢。協會志願者看望他時,他還笑著說:“我能活下來太幸運了,政府每年都給我津貼費,還經常派人來看我,我很知足了。回想起那些戰友,他們都永遠地留在了異國他鄉,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啊!”說話間,老人哽咽了……經過柳愛志願者的不懈努力,一共獲得老兵照片80幅,這給“三戰”老兵集體合影奠定了基礎,就在拍攝、合成製作過程中,又有23名老兵相繼離世,他們沒能看到與戰友的合影,令人遺憾。協會求援縣攝影家協會對照片進行修剪合成,於2022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紀念日這個有著特殊紀念的日子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