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葉子

發電葉子是參照植物光合作用原理髮明的人造葉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電葉子
  • 性質:人造葉子
  • 原理:參照植物光合作用原理
  • 發現人:約翰•特納
簡介,工作原理,科學界聖杯,

簡介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同化為有機物,從而產生能量。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就利用植物的這個原理,發明了一種人造葉子,可以將每家每戶都變成一個個獨立的“發電站”。
其實早在10多年前,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科學家約翰·特納(John Turner)就發明過這樣的人造葉子,但當時使用的材料是非常昂貴的金屬,不便普及而且使用壽命也只有一天左右。

工作原理

一片這樣的葉子只有一張撲克牌大小,用矽原料製造,內含電子和催化劑。它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將這樣的葉子放入1加侖(約3.8升)清水當中,再放到太陽光下,葉子當中的催化劑就會將水(H2O)分解成為氫和氧兩種元素,而將氫氣和氧氣存入電池當中,就轉化為電能,可以滿足一個開發中國家家庭一天的用電需求。

科學界聖杯

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的項目小組負責人諾切拉(Daniel Nocera)博士介紹說,利用光和作用為人類提供能源是科學界的一盞“聖杯”,發明人造葉子的初衷就是為了讓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家庭用上可以負擔得起的、清潔的電能。“想像一下,每一個印度或者非洲的家庭,都可以實現電力的自給自足,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每個家庭變成發電站,”他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