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聾振聵釋 義 聵:耳聾。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聾振聵
- 外文名: deafening noise
- 發 音 :fā lónɡ zhèn kuì
- 使用頻率: 常用
基本信息,成語資料,成語故事,
基本信息
【詞 目 】發聾振聵
【解釋】聵:耳聾。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近義詞】發聵振聾、醍醐灌頂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喚醒麻木的人
成語資料
【成語舉例】除了匕首、投槍,也還有發聾振聵的木鐸,有悠然發人深思的靜夜鐘聲。(茅盾《聯繫實際、學習魯迅》)
【常用程 】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比喻喚醒麻木的人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近代
【成語正音】聵,不能讀作“ɡuì”。
【成語辨形】振,不能寫作“震”。
成語故事
在那份奏疏中,他列舉大量史料:自從鴉片流入中國,每年有數百萬兩白銀外流。道光三年之後越來越嚴重,僅廣東一省,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每年外流的白銀一千七八百萬兩;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每年外流的白銀二千餘萬兩;道光十四年至今,已經達到三千萬兩之多。而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合起來每年也有幾千萬兩。以中國有用之財,去填海外無窮之壑,年復一年,何處是底呢?長此下去,則成病國之憂。為了嚴禁鴉片,應該動用死刑,以達到發聾振聵的目的。
“發聾振聵”,意思是聲音大得連耳聾者都能聽得見,比喻用驚人的語言來喚醒糊塗麻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