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翅目,天牛科。分布在福建(全省大部分地區)、河北、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浙江、江西、台灣、廣東、廣西、四川、海南、西藏;越南等。寄主於漆樹、杉類、柏木、柳、南嶺黃檀、板栗、胡枝子、核桃、牛肋巴、油桐、桑樹、紫穗槐、柑橘類、女貞、楓楊、金合歡類、桃、陰香、厚朴、油橄欖、櫟類、黃檀類、化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瘤胸簇天牛
- 拉丁學名:Aristobia hispida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Insecta
- 目:鞘翅目
- 科:天牛科
- 分布區域:福建、陝西、河南、浙江台灣、廣東、四川、海南、西藏;越南等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23-35mm,體寬8-15mm。青黑色,全體密被棕紅色絨毛,並雜有黑白色毛斑。頭部較平,額微突,複眼與上顎青黑色;觸角12節,黑褐色,端部5節密被棕黃色絨毛。胸部背板有9-13個小瘤組成堆狀突起,前胸兩側各有一尖銳刺突,小盾片三角形,長大於寬,上披絨毛。鞘翅基部有顆粒,翅末端凹進,外端角突出很明顯,內端角較鈍圓,腹部末端黑色短叢。
卵
長5mm,寬3mm,長橢圓形,略彎曲,一端鈍,一端尖;粉白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38-45mm,頭寬3-4mm,扁圓筒形,黃白色。頭部、腹末與體側著生黃褐色細毛。前胸背板黃褐色,中央有凸形刻紋1個,前胸腹板刻紋半圓形。步泡突發達。從腹部第1節至腹末有一黑灰色背線。
蛹
黃褐色,頭、口器胸部具紅棕色絨毛。
發生規律
瘤胸天牛在福建省建甌市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乾莖木質部隧道中越冬,少數以蛹越冬。翌年3月上旬開始出現成蟲,5月上旬羽化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產卵盛期,6月下旬幼蟲開始孵化,7月下旬為孵化盛期。剛孵化的幼蟲在樹皮下蛀食,一個月後始蛀入木質部。成蟲喜以1-3年生枝條的嫩皮作補充營養,從上向下啃食,日取食量1-3g樹皮。交尾時間長短不一,在交尾時沒有其他天牛干擾一般進行50-120分鐘,從清晨到夜晚均有交尾現象發生,但多數在8-16時。交尾後即用口器將枝、乾咬一傷口,大約2mm深,呈“V”字形。爾後將產卵器插入,一般產卵1粒,多的4粒,如再交尾就再產卵。產卵量一般為11-16粒。每產1粒卵即排泄一些黃褐色粘液把卵覆蓋。成蟲壽命平均為43天,多者達63天。卵多產於離地面0.5米以下的樹幹上,卵歷期一般25-33天。 幼蟲孵化後開始取食寄主樹的韌皮部與木質部的表層,大約一個月後鑽入木質部的深層為害。蟲道長達32-65cm,寬為3cm,每條蟲道常有幾個外相通的排糞孔,從孔中排出糞便與木屑,蟲道不規則。幼蟲歷期約150-170天。
防治方法
1、加強膠園管理,於整形修枝時,剪除有蟲枝條,銷毀。每年3-4月用白塗物(石灰5公斤,加硫磺0.5公斤,水20公斤拌成漿狀物)刷在莖幹1米高處,兩個月後再刷一次,可預防成蟲把卵產在樹幹上。
2、4-9月成蟲多在枝條上啃吃樹皮,用竿一觸即掉,易於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