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信用》是2012年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予龍
基本介紹
- 書名:瘋狂的信用
- 作者:予龍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書 名:瘋狂的信用
作 者:予龍 著
出 版 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
定 價:49.80
I S B N :97875-0605-1309
所屬分類: 經管 > 經濟
內容簡介
《瘋狂的信用》不是一部金融專業書籍,而是普通的大眾讀物,讀者可以從故事情節中了解美國的社會、金融行業和金融產品,特別是華爾街。
《瘋狂的信用》既是在講故事,又是在洞察和分析各種經濟社會現象,書中10多個人物的身份和經歷各異,折射出美國及華爾街的眾生百態,包括美國的銀行業、房地產市場、司法制度、新移民、華人生活、鄰里關係、美國人典型的信用價值觀,以及中美的差異等。
商業信用和信用機制的缺失,不僅制約了中國經濟質量的可持續發展,而且使得數字上的增長失去意義。中國特色的信用危機是信用和信用機制的缺失,而美國信用危機則是過多過濫的信用和信用產品。兩種危機的罪魁根源只有一個:貪婪。
作者簡介
予龍,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從事金融行業十餘年,曾在美國信通銀行、美國豪斯銀行、滙豐銀行從事信用和市場風險管理。
作者作為9·11的親歷者,美國次貸市場的從業者,金融危機的參與者、見證人和受害者,飽嘗了中國因信用缺失所帶來的種種惡果,希望藉助本書可以讓人們更好地理解信用的概念以及信用對人們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意義。
作者以“海歸”的身份和“日記”筆法觀察和剖析美國與中國的信用問題,希望與讀者分享大學導師的四句話:
金融就是金錢的買賣。
信用就是一個人的商業價值。
政治就是關於利益分配的科學。
技術就是對人自身能力的延伸。
目錄
序一 華爾街究竟是什麼
序二 貪慾危機 陶華耕
序三 華爾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序四 無處不在的信用關係
前言 信用就是一個人的商業價值
第一章 紐約“9·11”———恐怖攻擊目擊記
2001年9月11日
種族結合部
回家的路
第二章 信用——— “9·11”後職場風雲錄
濃煙下的紐約下城
心理安撫
公司改組
信用與徵信機構
信用評級機構
銀行與信用風險管理
信用卡
信用的使用與濫用
春節聚會話職場
在家上班的苦惱
組長的任命
面目全非的職場
金融產品設計專家
職場衝突
請教人事專家
衝突升級
離職度假
第三章 次貸———記諮詢生涯的第一站
工人階級
次貸及風險
老闆和同事
技術與產權
“9·11”周年祭
靠信用卡理財的人
高風險的次貸
公司被兼併傳聞
老闆生日派對
聖誕節假期
被兼併的訊息被證實
告別同事
第四章 鄰居———不同人的故事
回家
對沖基金
孤寡老太的信用被剝削
猶太人的財富觀
神秘的豪宅
裝修工吉爾利
房屋擴建工程
甲方死亡乙方損失
媒體金融家郭偉麟
新移民李太太
有錢招來鬼叫門
官員嚴格把關裝修工程
第五章 次貸資源的競爭———特殊次貸、職場險惡、買房經歷
銀行之都的春天
狂人治理下的銀行
數理模型師
特殊的次貸產品
春天看房
房屋的屬性和價值
次貸債券市場
恐怖社區
買房的理由
頭腦風暴
“擅改”數據風波
工作契約期滿
偷渡客餐館老闆
房子出租
花粉季節
第六章 假期———中國旅行記、美國官司、家庭理財
中國的旅行見聞
同志
騙子與受害者
法律諮詢
報警
打官司
理財與消費
投資理財傳銷
鄰居老太的養老計畫
我的理財
報稅
加入投資諮詢公司
第七章 中國的魅力———對中國的再認識
與庫恩談經濟和政治
中國的銀行業
中國的誘惑
神秘人物
信用尋租
上海買房
招聘與創業洽談會
信用遺產
中國農村
中國特色的“人情”
第八章 山雨欲來華爾街———危機徵兆、對華爾街的新認識
墨西哥假期
華爾街的中國概念
尋找合作夥伴
從交易員到投行老總
相約吉姆
次貸危機先兆
危機中的離婚案
山雨欲來
投資論壇
天使基金
兩類海歸:趙毅與曾奇強
華爾街危機前的亂局
次貸危機顯現
危機中的理性理財
第九章 金融海嘯———金融危機升級
發展中與發達
華爾街的獎金
美國的選舉政治
告別華爾街
詭異的雷曼迷你債券
越洋搬家與售房
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汶川大地震
房價一路下跌
貪婪的遊戲
告別鄰居
奧運會與華爾街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
救火大隊長
金融海嘯
殃及全球
第十章 中國的信用現實———回國後遭遇記
中國特色的信用危機
關於貨幣戰爭
女兒的手機被“撿”走
溫州鄰居企業家的故事
家庭華爾街
一枝獨秀的中國房地產
中國特色的GDP
中等收入陷阱
魁與替罪羊
殉難者
重訪美國
售房結賬
血本無歸的投資
重訪曼哈頓
珍妮的養老金
莫哈先生的不幸
蹲移民監
吉姆的破產計畫
師生聚會
第十二章 危機中的展望———完結篇
訪美印象
二次量化寬鬆
歐債危機
血腥之年
美國欲將世界華爾街化
東西方來客
文明路徑圖
海歸聚會話今明
附錄 本書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