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阻胃絡證

瘀阻胃絡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陽虛無力,血行不暢,澀而成瘀而出現的病證。常見於胃痛。

病因,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方劑,常用中藥,常用腧穴,常見病,預防與調護,轉歸預後,

病因

情志不暢,氣滯日久或久痛入絡,瘀停胃絡,脈絡壅滯。

辨證要點

瘀血停胃故疼痛狀如針刺或刀割,固定不移,拒按。瘀血不淨,新血不生,故面色晦黯無華,口唇紫黯,女子則可見月事不調,衍期色黯。舌質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為血脈瘀阻之象。

臨床表現

胃脘疼痛,如針刺,似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痛時持久,食後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

治法

化瘀通絡,理氣和胃。

方劑

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

常用中藥

蒲黃、五靈脂、丹參、檀香、砂仁。

常用腧穴

足三里、內關、中脘。

常見病

胃痛。

預防與調護

1. 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忌暴飲暴食,饑飽不勻。
2. 胃痛持續不已者,應在一定時期內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忌粗糙多纖維飲食。
3. 儘量避免進食濃茶、咖啡和辛辣食物,進食宜細嚼慢咽。
4. 同時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與緊張。

轉歸預後

胃痛可衍生變證,如胃熱熾盛,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滯,血不循經;或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均可致便血、嘔血。大量出血,可致氣隨血脫,危及生命。
若脾胃運化失職,濕濁內生,郁而化熱,火熱內結,導致腑氣不通,可見腹痛劇烈,拒按,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的厥脫危證;或日久成瘀,氣機壅塞,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致嘔吐反胃。若胃痛日久,由氣分深入血分,久痛入絡致瘀,瘀結胃脘,可形成噎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