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漢語文字)

痱(漢語文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痱,漢語二級字,讀作痱(fèi或féi)。痱(fèi):〔痱子〕由於暑天出汗過多,引起汗腺發炎,皮膚表面生出來的小紅疹,很癢。痱(féi):古代稱偏癱症:風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痱
  • 拼音:fèi féi
  • 部首:疒
  • 五筆:UDJD(86),UHDD(98)
  • 倉頡:KLMY
  • 鄭碼:TKC
  • 字級:二級(5541) 
  • 平水韻:上平五微·上聲十賄·去聲五未 
  • 注音:ㄈㄟˋ ㄈㄟˊ
  • 異體字
  • 結構:左上包圍
  • 造字法:形聲:從疒、非聲
  • 總筆畫:5+8
現代釋義,古籍釋義,字形書寫, 音韻方言,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fèi(ㄈㄟˋ)
1、〔痱子〕由於暑天出汗過多,引起汗腺發炎,皮膚表面生出來的小紅疹,很癢。
其他字義
féi(ㄈㄟˊ)
1、古代稱偏癱症:風痱。
基本詞義
痱 fèi
〈名〉
痱子汗疹 [prickly heat]。如:痱磊(小腫。亦泛指疹樣小粒塊);痱瘡(痱子。一種夏令常見的皮膚病)
常用詞組
痱子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痱【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8畫
痱
康熙字典 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非切,音肥。《玉篇》風病也。《廣韻》同。《集韻》一曰小腫。《爾雅·釋詁》痱,病也。《前漢·賈誼傳》非亶倒縣而已,又類辟且病痱。《注》辟,足病。痱,風病。
《唐韻》蒲罪切。《集韻》《韻會》部浼切,音琲。
《集韻》簿亥切,音倍。義同。
《廣韻》扶沸切《集韻》《韻會》父沸切,音。《廣韻》熱瘡。
《韻會》避也。
《集韻》妃尾切,音斐。鬼痛病。
說文解字
痱【卷七】【疒部】
風病也。從疒非聲。蒲罪切
說文解字注
(痱)風病也。非風雙聲。釋詁曰。痱、病也。郭注見詩。按小雅。百卉具腓。李善注文戲馬台詩云。韓詩云百卉具腓。薛君曰。腓、變也。毛萇曰。痱、病也。今本作腓。據李則毛詩本作痱。與釋詁合。從。非聲。蒲罪切。十五部。按當扶非切。亦作?。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痱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痱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fei˥˧; fei˧˥
客家話 [海陸腔] fui1 bui5 [客英字典] fui1 [台灣四縣腔] fi1 bi5 [梅縣腔] fi1 fui1 [東莞腔] fui5 [寶安腔] pui1 | fui1 [客語拼音字彙] bi4 bui4粵語 fai2 fai6 fei2
近代音 中古音 奉母 微韻 平聲 肥小韻 符非切 三等 合口;並母 賄韻 上聲 琲小韻 蒲罪切 一等 合口;奉母 未韻 去聲 𦦷小韻 扶沸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並母 灰部 ;王力系統:並母 微部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