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迷心竅

痰迷心竅

中醫術語

拼音:tán mí xīn qiào

解釋:指痰證的一類。也形容一心貪圖某一事物而失去理智。

示例1: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低頭一想:‘明白了,一定是今天趙家孩子中了舉,東家見了眼饞,又勾起那痰迷心竅老毛病來了。’”

示例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回:“剛才只因多飲幾杯,痰迷心竅,酒後失言,只求夫人饒恕。”

基本介紹

  • 中醫術語:痰迷心竅
  • 拼音:tán mí xīn qiào
  • 解釋:指痰證的一類
中醫名詞,病機分析,相似證候的辨別,辨證注意點,引用,

中醫名詞

痰迷心竅,病證名。又稱痰阻心竅痰蒙心包。指痰濁阻遏心神,引起意識障礙。症見神識模糊、精神抑鬱或舉止失常、喃喃自語,或昏倒於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鳴,苔白膩,脈滑等。治宜豁痰開竅,方如導痰湯合蘇合香丸。
病因
痰迷心竅證多由濕濁內留,久而化痰,或情志不暢,郁而生痰引起。
主要臨床表現
院悶作惡,喉間痰嗚,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甚至不省人事,舌苔白膩,脈滑。或精神抑鬱,神情淡漠,神志痴呆,哺哺自語,舉止失常。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鳴,口吐痰涎,手足抽搐,兩目上視,口中如豬羊叫聲。

病機分析

本證常見於癲癇疾病或其他慢性病的危重階段,也可見於外感濕濁之邪,閉阻中焦,醞釀成痰,上蒙心竅者。
神志痴呆,舉止失常屬癲證。多由情志不暢,郁而成疾,痰蒙心竅所致。肝氣鬱結,疏泄失常故精神抑鬱,神情淡漠;痰迷心竅,故神識痴呆,哺哺自語,舉止失常。卒然昏仆,四肢抽搐屬痛證。多因先天,或卒然受驚致臟腑功能失調,痰濁伏於心經,肝風內盛,夾伏痰上蒙心竅,則呈發作狀態,肝風內動,痰隨風升上迷心竅,故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痰涎,喉中痰鳴;肝主筋,肝風動目系急,筋膜緊,因此兩目上視,手足抽搐,肝氣上逆,喉中痰涌,痰為氣激,故口中如作豬羊叫聲。
外感濕濁之邪,濕濁郁遏中焦,清陽不升,濁氣上泛,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故胸悶作惡,濕濁久留化痰,痰隨氣升故喉中痰鳴;痰迷心竅,故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甚至不省人事。舌苔白膩,脈滑為痰濁內盛之象。

相似證候的辨別

本證同心火亢盛出現神誌異常有近似之處。但心火亢盛是一派實熱證候,此證則疾的證候突出,如喉間痰鳴、舌苔白膩、胸悶泛惡、口吐涎沫等。如果在此證上再見火熱之症,則辨為痰火擾心。

辨證注意點

①抓住心竅為痰所阻,神志異常的特點;②抓住痰濁上泛;③除濕熱病之外,此證常有反覆發作史。

引用

◆賈璉回道:“上次南京信來,金彩已經得了痰迷心竅,那邊連棺材銀子都賞了,不知如今是死是活,便是活著,人事不知,叫來也無用。他老婆子又是個聾子。(清·小說·紅樓夢)
◆伯皋夫妻也無可如何,只得請了許多著名的醫生,替她診治,有說邪入心經,恐成狂病的;有說痰迷心竅,痰清即愈。有的得大致相合的;有說的完全相反。(清·小說·八仙得道)
◆馮雲山和陳開二人,不知錢江所笑何事,還當錢江聽了這個惡信急得痰迷心竅。正待想出話來安慰,已見錢江停了笑聲道:“我姓錢只怕立刻將我就地正法,或者一時不及措手。(民國·小說·大清三傑)
◆大眾聽了,都說他是“痰迷心竅”。因此格外不合時宜。第三件是嫖婆娘。(清·小說·官場現形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