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濁證

痰濁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脾失健運,痰濁中阻,上蒙清竅而出現的證候。常見於頭痛。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法,方劑,常用中藥,常用腧穴,針灸療法,預防調護,轉歸預後,

病因病機

脾虛化源不足,氣血虧虛,清陽不升,頭竅失養;或脾失健運,痰濁內生,阻塞氣機,濁陰不降,清竅被蒙。

臨床表現

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惡痰涎,苔白膩,或舌胖大有齒痕,脈滑或弦滑。

治法

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方劑

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常用中藥

半夏、陳皮、白朮、茯苓、天麻、白蒺藜、蔓荊子。

常用腧穴

百會、印堂、頭維、豐隆、合谷。

針灸療法

毫針瀉法。

預防調護

頭痛患者宜注意休息,保持環境安靜,光線不宜過強。飲食宜清淡,禁菸禁酒,勿進肥甘之品,以免助濕生痰。還可選擇合適的頭部保健按摩法,以疏通經絡,調暢氣血,防止頭痛發生。

轉歸預後

痰濁中阻日久,脾胃受損,氣血生化不足,營血虧虛,不榮頭竅,可轉為氣血虧虛之頭痛。病久入絡,又可轉變為瘀血頭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