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與醫》主要內容:疾病一直是人類揮之不去的陰影,是人類苦難的一個重要根源。當疾病如魔鬼般踐踏看生命和社會,人類也在黑暗中不停地尋找著光明。醫學——人類在抗爭疾病的漫漫征途中點燃的一盞明燈,人類在抵禦病魔的浩瀚荒漠中挖掘的一泓清泉,給痛苦中的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溫暖、幫助和希冀,在病與醫的發展歷程中,醫學發展的一項規律是以人力本。相應地,醫療保障制度的設計也同樣以需為本。
基本介紹
- 書名:病與醫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176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 作者:王軍
-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10069722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上篇
中篇
下篇
結語
文摘
一
生、老、病、死,是生命體無法擺脫的宿命。自古以來,感染就是生命體逃脫不了的基本法則——生物必須靠合成蛋白質生存,即須將其他生物的蛋白質或者製造蛋白質的物質拿來“為己所用”,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況,必然導致疾病如影隨形。一是從時間跨度看,疾病的歷史可謂與生命的歷史一樣長遠。考古學家曾在美國落基山脈距今5億多年前寒武紀地質年代的岩壁上,發現帶有鏈球菌的化石;在距今3億多年前賓夕法尼亞地質年代的爬蟲類和兩棲動物化石上,發現細菌類和寄生蟲疾病的痕跡;在距今1億多年前白堊紀地質年代的動物化石上,發現骨瘤、骨膜炎和關節炎等疾病。二是從蔓延廣度看,不僅是人類或靈長類動物,其他進化程度較低的動物如爬蟲,乃至植物也會患病。三是從生命歷程看,生物每時每刻都在與疾病作鬥爭,如巨噬細胞不斷與入侵的病菌進行殊死搏鬥,只不過表現形式時隱時現,時微時巨,結果時敗時成罷了。
瑞典著名病理學家韓森(Folke Henschen)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的確,疾病一直是人類揮之不去的陰影,是人類苦難的一個重要根源。就我國而言,從公元3世紀至6世紀短短四百年間,正史里就記載了27次“大瘟疫”,平均l5年爆發一次,當時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0歲。東漢獻帝建安22年(公元217年),一場瘟疫橫掃中原,那時文壇“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王粲五位文豪都在該年死於瘟疫。就世界而言,瘟疫的爆發也是此起彼伏。僅有文字記載的鼠疫大流行就有過三次:首次鼠疫大流行發生於公元6世紀,起源於中東,流行中心在近東地中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