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學

病理解剖學

剖學(anatomy,來自希臘語anatome,從ana-temnein,劈碎)是涉及生命體的結構和組織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可以分為動物解剖學(zootomy)和植物解剖學(phytonomy)。動物解剖學當中的比較解剖學(即動物形態學)指不同動物種類間的結構的研究,專論解剖學則局限於個別一種動物的結構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剖學
  • 外文名:anatomy
  • 分類:動物解剖學和植物解剖學
  • 定義:涉及生命體的結構和組織的生物學
  • 主要分支:比較解剖學、組織學和人體解剖學
  • 創始人:喬瓦尼·巴蒂什·莫爾加尼
解剖學概述,簡介,動物解剖學,人體解剖學,解剖學創辦史,

解剖學概述

簡介

解剖學(anatomy,來自希臘語anatome,從ana-temnein,劈碎)是涉及生命體的結構和組織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可以分為動物解剖學(zootomy)和植物解剖學(phytonomy)。
解剖學的主要分支是比較解剖學(comparative anatomy)、組織學(histology)和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

動物解剖學

動物解剖學當中的比較解剖學(即動物形態學)指不同動物種類間的結構的研究,專論解剖學則局限於個別一種動物的結構的研究。

人體解剖學

從實用性看,對於人類的研究是專論解剖學當中最重要的分組,故此人類解剖學可從不同的觀點處理。
醫學當中的人體解剖學包括健康人體的各樣結構的確切形態、位置、大小和各結構間的關係的知識,上述學問被稱為描述性或形態性人類解剖學,又稱為人體解剖學。
人體極其錯綜複雜,所以只有少數的專業人體解剖學家,經過多年觀察病人後,能掌握它的全部細節。大多數專家專攻人體某些部分,例如大腦或內臟,對於人體其餘部位,亦掌握能應付工作需要的知識。
形態解剖學的知識必須從重複的解剖和觀察人類屍體當中得到。這種知識如同領航者的知識一般,必須精確,而且在緊要關頭能夠發揮。
從形態學上的觀點,人體解剖學是一項科學性和令人著迷的學問,其目標是探索人體現有的結構從何而來,需要胚胎學(embryology)或發展生物學(developmental biology)、系統發育(phylogeny)和組織學這些相近學科的知識。
病理解剖學/疾病解剖學(pathological anatomy / morbid anatomy)研究生病的器官,而正常解剖學的分科,適用於各種不同目的時,則冠以專門名稱,例如內科解剖學、外科解剖學、婦科解剖學、artistic 與表面解剖學等(medical, surgical, gynaecological, artistic and superficial anatomy)。不同種族的人類的解剖學間的比較是人體人類學或人類學解剖學(physical anthropology or anthropological anatomy)。在此所介紹的解剖學,是依照各器官系統性地分類,而不是依部位來陳述。每篇解剖學的文章首先包括一個器官或系統(例如神經、動脈、心臟等)的結構的描述,根據在人體找到什麼而定;就脊椎動物而論,這隨後有一種發展(胚胎學)和比較解剖學(形態學)的敘述;但是這裡只會關注那些有助於解釋人體結構的較低等的動物。這些文章有雙重目的;首先,提供關於結構的足夠資料,令文章在生理學、外科、內科和病理學方面均有可謮性;第二,給非專家的查詢者或在某門科學分支上工作的人提供建立解剖學的現代科學基礎的主要理論。

解剖學創辦史

喬瓦尼·巴蒂什·莫爾加尼,義大利解剖學家。為病理解剖學的確立作出很大貢獻。
喬瓦尼·巴蒂什·莫爾加尼,義大利解剖學家喬瓦尼·巴蒂什·莫爾加尼,義大利解剖學家
1682年2月25日生於義大利弗利,1771年12月5日卒於帕多瓦。早年喪父。15歲入博洛尼亞大學學醫,受教於A.M.瓦爾薩爾瓦,當時就是大學裡光彩耀人的學生。他善於進行解剖觀察,並重視使用顯微鏡,因此,後世把M.馬爾皮吉、瓦爾薩爾瓦、I.F.阿爾貝蒂尼及莫爾加尼稱為解剖學派。
1701年,莫爾加尼獲博士學位並留校當瓦爾薩爾瓦的助手。1704年與瓦爾薩爾瓦合著《論人耳》,1705年發表論文《解剖雜錄》,文中記錄了氣管內腺體、尿道內腺體等一些重要發現。其後他連續發表了不少文章。
1711年,他在帕多瓦大學任理論醫學講師,1715年任該大學解剖學教授。1761年發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疾病的位置與病因》,該書收載了幾百個病例。經過多年對數百例屍體解剖的觀察,並將病例的臨床表現、死亡原因和屍解發現進行比較、整理,以充分的事實證明疾病的症狀與器官病變有密切的關係,認為疾病的位置是在某個或某些器官上,因此,通過觀察器官上解剖學的變化,可以判定疾病的性質和症狀產生的原因。從此確立了“病灶”的觀念, 促進了近代臨床診斷學的發展,被譽為“病理學之父”。文藝復興後,不少人致力於尋找屍解發現與臨床症狀之間的聯繫,但只有他系統深入進行了這一工作。他用大量的實例,有說服力地證明症狀與體內病變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