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書籍信息,圖書簡介,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 | 許祖德 陳增良 主編 | ||
定價: | 35.00元 | 頁數: | 231頁 |
ISBN: | 978-7-309-06055-3/R.1031 | 字數: | 361千字 |
開本: | 16 開 | 裝幀: | 平裝 |
出版日期: | 2008年7月 |
圖書簡介
本書出版5年以後再版修訂,一方面強調內容的簡潔和實用,以適用於高職高專的教育;另一方面適當增加熱門疾病的內容,以適應不同專業教學的需求。同時,各論中的每一章增加一例臨床病理討論,以增加學生對病理學的學習興趣。 全書共分為14章。其中第一章為緒論和疾病概論,主要介紹病理學的發生髮展、疾病的病因和轉歸。第二章到第八章為病理學總論,介紹組織和細胞的損傷與修復、血液循環障礙、炎症、水和電解質代謝紊亂、酸鹼平衡紊亂、腫瘤、休克等。第九章到第十四章為病理學各論,內容包括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疾病,以及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和疾病概論
第一節 病理學的發展
第二節 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如何學好病理學
第四節 疾病概論
第五節 病因
第六節 疾病經過與轉歸
第二章 組織、細胞的適應、損傷和修復
第一節 適應
一、 萎縮
二、 肥大
三、 增生
四、 化生
第二節 組織、細胞的損傷
一、 變性
二、 細胞死亡
第三節 玻璃樣變
第四節 損傷的修復
一、 再生
二、 纖維性修復
三、 創傷癒合
第三章 血液循環障礙
第一節 充血
一、 動脈性充血
二、 靜脈性充血
第二節 血栓形成
一、 血栓形成的條件和機制
二、 血栓形成的過程及類型
三、 血栓的結局
四、 血栓對機體的影響
第三節 栓塞
一、 栓子運行的途徑
二、 栓塞的類型及其後果
第四節 梗死
一、 梗死的原因
二、 梗死的類型與病變
三、 梗死的影響和結局
第五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促進DIC發生與發展的因素
三、 分期及分型
四、 DIC時機體功能與代謝變化
五、 防治原則
第四章 炎症
第一節 炎症的原因
第二節 炎症的基本病理變化
一、 變質
二、 滲出
三、 增生
第三節 炎症的類型
一、 臨床分型
二、 病理分型
第四節 炎症的結局
一、 痊癒
二、 遷延為慢性炎症
三、 蔓延擴散
第五節 炎症的局部表現和全身反應
一、 局部表現
二、 全身反應
第五章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第一節 水、鈉代謝紊亂
一、 脫水
二、 水中毒
三、 水腫
第二節 鉀代謝紊亂
一、 低鉀血症
二、 高鉀血症
第六章 酸鹼平衡紊亂
第一節 酸鹼平衡的調節
一、 血液的緩衝系統及其作用
二、 肺在調節酸鹼平衡中的作用
三、 腎在調節酸鹼平衡中的作用
四、 組織細胞在酸鹼平衡中的調節作用
第二節 酸鹼平衡紊亂的概念、常用指標及其意義
一、 酸鹼平衡紊亂的概念和類型
二、 酸鹼平衡常用指標及其意義
第三節 單純性酸鹼平衡紊亂
一、 代謝性酸中毒
二、 呼吸性酸中毒
三、 代謝性鹼中毒
四、 呼吸性鹼中毒
五、 酸鹼平衡紊亂的防治原則
第四節 混合性酸鹼平衡紊亂
一、 酸鹼一致型
二、 酸鹼混合型
第七章 腫瘤
第一節 腫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態
一、 腫瘤的概念
二、 腫瘤的一般形態和結構
第二節 腫瘤的異型性與良、惡性
一、 腫瘤的異型性
二、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
三、 腫瘤的分級
第三節 腫瘤的生長與擴散
一、 腫瘤的生長方式
二、 腫瘤的生長速度
三、 腫瘤的擴散
四、 腫瘤的分期
第四節 腫瘤的命名與分類
一、 良性腫瘤的命名
二、 惡性腫瘤的命名
三、 特殊命名
四、 腫瘤的分類
第五節 癌前病變、原位癌和早期浸潤癌
第六節 腫瘤的臨床特徵
一、 腫瘤對宿主的影響
二、 腫瘤的病理學檢查
第七節 腫瘤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一、 環境致癌因素與致癌機制
二、 影響腫瘤發生與發展的內在因素及其作用機制
三、 腫瘤的發病機制
第八節 常見腫瘤舉例
一、 上皮組織腫瘤
二、 間葉組織腫瘤
三、 常見器官腫瘤
第八章 休克
第一節 休克的原因與分類
一、 按休克原因分類
二、 按休克發生始動環節分類
三、 按休克時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分類
第二節 休克發展過程及其機制
一、 休克早期
二、 休克期
三、 休克晚期
第三節 休克時的細胞代謝改變及器官功能障礙
一、 細胞代謝改變
二、 細胞損傷
三、 器官功能障礙
第四節 休克的防治原則
一、 提高臟器微循環灌流量
二、 糾正酸中毒
三、 改善細胞代謝
四、 防止器官衰竭
五、 其他綜合性措施
第九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一節 風濕病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及轉歸
第二節 感染性心內膜炎
一、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二、 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三節 心瓣膜病
一、 二尖瓣狹窄
二、 二尖瓣關閉不全
三、 主動脈狹窄
四、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第四節 動脈粥樣硬化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基本病變
三、 主要動脈的病變
第五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一、 心絞痛
二、 心肌梗死
三、 心肌硬化
四、 冠狀動脈性猝死
第六節 高血壓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分類和病理變化
第七節 心力衰竭
一、 心力衰竭的病因與分類
二、 心力衰竭發生過程中機體的代償反應
三、 心力衰竭的發生機制
四、 心力衰竭臨床表現的病理生理基礎
五、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則
第十章 呼吸系統疾病
第一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 慢性支氣管炎
二、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三、 支氣管擴張症
第二節 肺炎
一、 大葉性肺炎
二、 小葉性肺炎
三、 支原體肺炎
四、 病毒性肺炎
第三節 矽沉著病
第四節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第五節 缺氧
一、 缺氧的類型、原因和發生機制
二、 缺氧時機體的功能和代謝變化
三、 缺氧治療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第六節 呼吸衰竭
一、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呼吸衰竭時機體的主要功能與代謝變化
三、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則
第十一章 消化系統疾病
第一節 慢性胃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類型和病理變化
三、 臨床病理聯繫
第二節 消化性潰瘍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
三、 轉歸和併發症
四、 臨床病理聯繫
第三節 病毒性肝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基本病理變化
三、 臨床病理類型
第四節 肝硬化
一、 病因
二、 發病機制
三、 肝硬化的類型
四、 病理變化
五、 臨床病理聯繫
六、 轉歸與併發症
第五節 肝性腦病
一、 發病機制
二、 影響肝性腦病發生與發展的因素
第十二章 泌尿系統疾病
第一節 腎小球腎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基本病理變化
三、 臨床病理聯繫
四、 腎炎的類型
第二節 腎盂腎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急性腎盂腎炎
三、 慢性腎盂腎炎
第三節 腎功能不全
一、 急性腎衰竭
二、 慢性腎衰竭
三、 尿毒症
第十三章 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一節 甲狀腺疾病
一、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毒性甲狀腺腫)
二、 單純性甲狀腺腫
三、 甲狀腺炎
第二節 糖尿病
第十四章 傳染病及寄生蟲病
第一節 結核病
一、 概述
二、 病因及發病機制
三、 基本病理變化
四、 基本病變的轉歸
五、 肺結核病
六、 肺外結核病
第二節 傷寒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及臨床病理聯繫
三、 結局和併發症
第三節 細菌性痢疾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及臨床病理聯繫
第四節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及臨床病理聯繫
三、 結局和併發症
第五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
三、 臨床病理聯繫
四、 結局和後遺症
第六節 性傳播疾病
一、 淋病
二、 尖銳濕疣
三、 梅毒
四、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第七節 血吸蟲病
一、 病因及感染途徑
二、 基本病理變化及發病機制
三、 主要器官的病變及臨床病理聯繫
附錄 病理學名詞英漢對照
第一節 病理學的發展
第二節 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如何學好病理學
第四節 疾病概論
第五節 病因
第六節 疾病經過與轉歸
第二章 組織、細胞的適應、損傷和修復
第一節 適應
一、 萎縮
二、 肥大
三、 增生
四、 化生
第二節 組織、細胞的損傷
一、 變性
二、 細胞死亡
第三節 玻璃樣變
第四節 損傷的修復
一、 再生
二、 纖維性修復
三、 創傷癒合
第三章 血液循環障礙
第一節 充血
一、 動脈性充血
二、 靜脈性充血
第二節 血栓形成
一、 血栓形成的條件和機制
二、 血栓形成的過程及類型
三、 血栓的結局
四、 血栓對機體的影響
第三節 栓塞
一、 栓子運行的途徑
二、 栓塞的類型及其後果
第四節 梗死
一、 梗死的原因
二、 梗死的類型與病變
三、 梗死的影響和結局
第五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促進DIC發生與發展的因素
三、 分期及分型
四、 DIC時機體功能與代謝變化
五、 防治原則
第四章 炎症
第一節 炎症的原因
第二節 炎症的基本病理變化
一、 變質
二、 滲出
三、 增生
第三節 炎症的類型
一、 臨床分型
二、 病理分型
第四節 炎症的結局
一、 痊癒
二、 遷延為慢性炎症
三、 蔓延擴散
第五節 炎症的局部表現和全身反應
一、 局部表現
二、 全身反應
第五章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第一節 水、鈉代謝紊亂
一、 脫水
二、 水中毒
三、 水腫
第二節 鉀代謝紊亂
一、 低鉀血症
二、 高鉀血症
第六章 酸鹼平衡紊亂
第一節 酸鹼平衡的調節
一、 血液的緩衝系統及其作用
二、 肺在調節酸鹼平衡中的作用
三、 腎在調節酸鹼平衡中的作用
四、 組織細胞在酸鹼平衡中的調節作用
第二節 酸鹼平衡紊亂的概念、常用指標及其意義
一、 酸鹼平衡紊亂的概念和類型
二、 酸鹼平衡常用指標及其意義
第三節 單純性酸鹼平衡紊亂
一、 代謝性酸中毒
二、 呼吸性酸中毒
三、 代謝性鹼中毒
四、 呼吸性鹼中毒
五、 酸鹼平衡紊亂的防治原則
第四節 混合性酸鹼平衡紊亂
一、 酸鹼一致型
二、 酸鹼混合型
第七章 腫瘤
第一節 腫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態
一、 腫瘤的概念
二、 腫瘤的一般形態和結構
第二節 腫瘤的異型性與良、惡性
一、 腫瘤的異型性
二、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
三、 腫瘤的分級
第三節 腫瘤的生長與擴散
一、 腫瘤的生長方式
二、 腫瘤的生長速度
三、 腫瘤的擴散
四、 腫瘤的分期
第四節 腫瘤的命名與分類
一、 良性腫瘤的命名
二、 惡性腫瘤的命名
三、 特殊命名
四、 腫瘤的分類
第五節 癌前病變、原位癌和早期浸潤癌
第六節 腫瘤的臨床特徵
一、 腫瘤對宿主的影響
二、 腫瘤的病理學檢查
第七節 腫瘤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一、 環境致癌因素與致癌機制
二、 影響腫瘤發生與發展的內在因素及其作用機制
三、 腫瘤的發病機制
第八節 常見腫瘤舉例
一、 上皮組織腫瘤
二、 間葉組織腫瘤
三、 常見器官腫瘤
第八章 休克
第一節 休克的原因與分類
一、 按休克原因分類
二、 按休克發生始動環節分類
三、 按休克時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分類
第二節 休克發展過程及其機制
一、 休克早期
二、 休克期
三、 休克晚期
第三節 休克時的細胞代謝改變及器官功能障礙
一、 細胞代謝改變
二、 細胞損傷
三、 器官功能障礙
第四節 休克的防治原則
一、 提高臟器微循環灌流量
二、 糾正酸中毒
三、 改善細胞代謝
四、 防止器官衰竭
五、 其他綜合性措施
第九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一節 風濕病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及轉歸
第二節 感染性心內膜炎
一、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二、 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三節 心瓣膜病
一、 二尖瓣狹窄
二、 二尖瓣關閉不全
三、 主動脈狹窄
四、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第四節 動脈粥樣硬化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基本病變
三、 主要動脈的病變
第五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一、 心絞痛
二、 心肌梗死
三、 心肌硬化
四、 冠狀動脈性猝死
第六節 高血壓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分類和病理變化
第七節 心力衰竭
一、 心力衰竭的病因與分類
二、 心力衰竭發生過程中機體的代償反應
三、 心力衰竭的發生機制
四、 心力衰竭臨床表現的病理生理基礎
五、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則
第十章 呼吸系統疾病
第一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 慢性支氣管炎
二、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三、 支氣管擴張症
第二節 肺炎
一、 大葉性肺炎
二、 小葉性肺炎
三、 支原體肺炎
四、 病毒性肺炎
第三節 矽沉著病
第四節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第五節 缺氧
一、 缺氧的類型、原因和發生機制
二、 缺氧時機體的功能和代謝變化
三、 缺氧治療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第六節 呼吸衰竭
一、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呼吸衰竭時機體的主要功能與代謝變化
三、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則
第十一章 消化系統疾病
第一節 慢性胃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類型和病理變化
三、 臨床病理聯繫
第二節 消化性潰瘍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
三、 轉歸和併發症
四、 臨床病理聯繫
第三節 病毒性肝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基本病理變化
三、 臨床病理類型
第四節 肝硬化
一、 病因
二、 發病機制
三、 肝硬化的類型
四、 病理變化
五、 臨床病理聯繫
六、 轉歸與併發症
第五節 肝性腦病
一、 發病機制
二、 影響肝性腦病發生與發展的因素
第十二章 泌尿系統疾病
第一節 腎小球腎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基本病理變化
三、 臨床病理聯繫
四、 腎炎的類型
第二節 腎盂腎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急性腎盂腎炎
三、 慢性腎盂腎炎
第三節 腎功能不全
一、 急性腎衰竭
二、 慢性腎衰竭
三、 尿毒症
第十三章 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一節 甲狀腺疾病
一、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毒性甲狀腺腫)
二、 單純性甲狀腺腫
三、 甲狀腺炎
第二節 糖尿病
第十四章 傳染病及寄生蟲病
第一節 結核病
一、 概述
二、 病因及發病機制
三、 基本病理變化
四、 基本病變的轉歸
五、 肺結核病
六、 肺外結核病
第二節 傷寒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及臨床病理聯繫
三、 結局和併發症
第三節 細菌性痢疾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及臨床病理聯繫
第四節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及臨床病理聯繫
三、 結局和併發症
第五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二、 病理變化
三、 臨床病理聯繫
四、 結局和後遺症
第六節 性傳播疾病
一、 淋病
二、 尖銳濕疣
三、 梅毒
四、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第七節 血吸蟲病
一、 病因及感染途徑
二、 基本病理變化及發病機制
三、 主要器官的病變及臨床病理聯繫
附錄 病理學名詞英漢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