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201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是201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作者:劉春英 
  • 出版時間:2019年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 978754784509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西醫院校的病理學、病理生理學二門課程的主要內容。本書把這二門課程的內容精簡為一體,便於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
本書是修訂版,在編寫形式上,保留了前一版的導學內容,以方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把握重點,並供其預習和複習之用。

圖書目錄

緒 論
一、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學科內涵
二、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在醫學體系中的地位
三、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研究方法
四、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學習方法
上篇 病理解剖學
第一章細胞和組織的適應、損傷與修復
第一節 細胞和組織的適應
一、萎縮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
第二節 細胞和組織的損傷
一、可逆性損傷
二、不可逆性損傷
第三節 損傷的修復
一、再生
二、纖維性修復
三、創傷癒合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第一節 局部充血
一、動脈性充血
二、靜脈性充血
第二節 出血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
三、後果
第三節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條件和機制
二、血栓形成的過程和類型
三、血栓的結局
四、血栓形成對機體的影響
第四節 栓塞
一、栓子運行的途徑
二、栓塞的類型和對機體的影響
第五節 梗死
一、梗死的病因和條件
二、梗死的類型和基本病理變化
三、梗死對機體的影響和結局
第三章炎 症
第一節 炎症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
二、炎症的病因
第二節 炎症的基本病理變化
一、變質
二、滲出
三、增生
四、炎症介質
第三節 炎症的類型
一、變質性炎
二、滲出性炎
三、增生性炎
第四節 炎症的臨床表現和結局
一、炎症的臨床表現
二、炎症的結局
第四章腫 瘤
第一節 腫瘤的概念
第二節 腫瘤的一般形態
一、腫瘤的大體形態
二、腫瘤的組織結構
第三節 腫瘤的異型性
一、腫瘤組織結構的異型性
二、腫瘤細胞的異型性
第四節 腫瘤的生長與擴散
一、腫瘤的生長
二、腫瘤的擴散
三、惡性腫瘤浸潤與轉移的機制
四、腫瘤的分級與分期
第五節 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一、良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二、惡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第六節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別
第七節 腫瘤的命名與分類
一、腫瘤的命名
二、腫瘤的分類
第八節 各類常見腫瘤
一、上皮組織腫瘤
二、癌前病變、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及上皮內瘤變
三、間葉組織腫瘤
四、淋巴造血組織腫瘤
五、常見癌舉例
第九節 腫瘤的病因學和發病學
一、腫瘤發生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二、環境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機制
三、影響腫瘤發生髮展的內在因素
第五章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一節 風濕病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
三、風濕病的各器官病變
四、慢性心瓣膜病
第二節 高血壓病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類型和基本病理變化
第三節 動脈粥樣硬化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病理變化
三、重要器官的動脈粥樣硬化
第四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三、冠狀動脈性猝死
第五節 感染性心內膜炎
一、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二、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六章呼吸系統疾病
第一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臟病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第二節 肺炎
一、細菌性肺炎
二、病毒性肺炎
三、支原體肺炎
第三節 結核病
一、概述
二、肺結核病
三、血源播散性結核病
四、肺外器官結核病
第七章消化系統疾病
第一節 胃炎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第二節 消化性潰瘍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
三、臨床病理聯繫
四、結局和併發症
第三節 病毒性肝炎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
三、臨床病理類型
第四節 肝硬化
一、門脈性肝硬化
二、壞死後性肝硬化
三、膽汁性肝硬化
第八章泌尿系統疾病
第一節 腎小球腎炎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
三、臨床表現
四、常見病理類型
第二節 腎盂腎炎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腎盂腎炎的類型
第九章常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
第一節 傷寒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繫
三、結局和併發症
第二節 細菌性痢疾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繫
第三節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
三、臨床病理聯繫
四、結局和併發症
第四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
三、臨床病理聯繫
第五節 流行性出血熱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繫
第六節 梅毒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
三、臨床病理分期
第七節 愛滋病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
三、臨床病理聯繫
第八節 血吸蟲病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基本病理變化
三、主要器官的病變和後果
下篇 病理生理學
第十章疾病概論
第一節 健康與疾病
一、健康
二、疾病
三、亞健康
第二節 病因學
一、疾病發生的原因
二、疾病發生的條件
第三節 發病學
一、疾病發生髮展的一般規律
二、疾病發生髮展的基本機制
第四節 疾病的轉歸
一、康復
二、死亡
第十一章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第一節 水、鈉代謝障礙
一、正常水、鈉代謝
二、水、鈉代謝障礙
第二節 鉀代謝障礙
一、正常鉀代謝
二、鉀代謝障礙
第三節 鎂代謝障礙
一、正常鎂代謝
二、鎂代謝障礙
第四節 鈣、磷代謝障礙
一、正常鈣、磷代謝
二、鈣、磷代謝障礙
第十二章水 腫
第一節 水腫發生的機制
一、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平衡失調——組織液生成大於回流
二、體內外液體交換平衡失調——水、鈉瀦留
第二節 常見水腫類型
一、心性水腫
二、腎性水腫
三、肝性水腫
四、肺水腫
五、腦水腫
第三節 水腫的特點和對機體的影響
一、水腫的特點
二、水腫對機體的影響
第十三章酸鹼平衡與酸鹼平衡紊亂
第一節 酸鹼平衡及其調節機制
一、酸鹼的概念
二、酸鹼物質的來源
三、酸鹼平衡的調節機制
第二節 反映酸鹼平衡的指標
一、pH是反映酸鹼度的指標
二、PaCO2是反映呼吸性因素的指標
三、標準碳酸氫鹽和實際碳酸氫鹽
四、緩衝鹼
五、鹼剩餘
六、陰離子間隙
第三節 單純性酸鹼平衡紊亂
一、代謝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謝性鹼中毒
四、呼吸性鹼中毒
第四節 混合型酸鹼平衡紊亂
一、雙重性酸鹼失衡
二、三重性酸鹼失衡
第五節 分析判斷酸鹼平衡紊亂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一、根據pH判斷酸鹼平衡紊亂的性質
二、根據病史和原發性改變判斷酸鹼平衡紊亂的類型
三、根據代償情況判定單純型或混合型酸鹼平衡紊亂
四、根據AG值判斷代謝性酸中毒的類型及三重酸鹼平衡紊亂
第十四章缺 氧
第一節 常用的血氧指標
一、血氧分壓
二、血氧容量
三、血氧含量
四、血紅蛋白氧飽和度
第二節 缺氧的原因和類型
一、低張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環性缺氧
四、組織性缺氧
第三節 缺氧對機體的影響
一、代償性反應
二、缺氧時機體的功能和代謝障礙
第四節 氧療與氧中毒
一、氧療
二、氧中毒
第十五章發 熱
第一節 發熱的概述
第二節 發熱的病因和發生機制
一、發熱激活物
二、內生致熱原
三、發熱時的體溫調節機制
第三節 發熱的時相過程
一、體溫上升期
二、高溫持續期
三、體溫下降期
第四節 發熱時機體代謝與功能改變
一、物質代謝的改變
二、各系統功能的改變
第五節 發熱的處理原則
一、治療原發病
二、發熱的處理原則
三、嚴重時需及時解熱
第十六章應 激
第一節 應激的概述
一、應激的概念
二、應激原
第二節 應激的全身性反應
一、應激時的神經內分泌反應
二、機體代謝變化
三、機體功能變化
第三節 應激的細胞反應
一、熱休克蛋白
二、急性期反應蛋白
第四節 應激與疾病
一、應激與軀體疾病
二、應激與心理、精神障礙
第五節 應激的臨床處理原則
一、排除應激原
二、糖皮質激素的套用
三、補充營養
四、綜合治療
五、及時識別和治療應激性損傷
第十七章缺血-再灌注損傷
第一節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原因和條件
一、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原因
二、影響缺血-再灌注損傷發生的條件
第二節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生機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
二、鈣超載的作用
三、白細胞的作用
第三節 缺血-再灌注損傷時器官的功能和代謝變化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變化
二、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變化
三、腸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變化
第十八章休 克
第一節 休克的病因和分類
一、病因
二、分類
第二節 休克的分期和發病機制
一、休克早期
二、休克期
三、休克晚期
第三節 休克時細胞代謝改變和結構損害
一、細胞代謝改變
二、細胞結構損害
第四節 休克時器官功能障礙和衰竭
一、常見器官功能障礙
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
第五節 休克的防治原則
一、病因學防治
二、發病學防治
三、支持與保護療法
第十九章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第一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病因
二、發病機制
第二節 影響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發生髮展的因素
一、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受損
二、肝功能嚴重障礙
三、血液高凝狀態
四、微循環障礙及其他
第三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一、分期
二、分型
第四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臨床表現
一、出血
二、休克
三、器官功能障礙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第五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防治原則
一、防治原發病
二、改善微循環
三、建立新的凝血和纖溶間的動態平衡
第二十章心功能不全
第一節 心功能不全的原因、誘因和分類
一、原因
二、誘因
三、分類
第二節 心功能不全時機體的代償反應
一、心臟代償反應
二、心外代償反應
第三節 心力衰竭發生的基本機制
一、正常心肌舒縮的分子基礎
二、心肌收縮功能減弱
三、心室舒張功能異常
四、心臟各部舒縮活動不協調
第四節 心功能不全時機體主要的功能和代謝變化
一、心排血量減少
二、靜脈淤血
第五節 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一、積極防治原發疾病,消除誘因
二、改善心肌的舒縮功能
三、減輕心臟前後負荷
四、其他
第二十一章肺功能不全
第一節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肺通氣功能障礙
二、肺換氣功能障礙
第二節 呼吸衰竭時機體主要的功能和代謝變化
一、酸鹼平衡及電解質紊亂
二、呼吸系統變化
三、循環系統變化
四、中樞神經系統變化
五、腎功能變化
六、胃腸變化
第三節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一、防止和去除誘因、病因
二、給氧治療及給氧原則
三、降低PaCO2
四、改善內環境及重要臟器功能
五、中醫藥治療
第二十二章肝功能不全
第一節 概述
一、概念和分類
二、常見病因和發病機制
三、對機體的影響
第二節 肝性腦病
一、發病機制
二、誘發因素
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第二十三章腎功能不全
第一節 急性腎功能衰竭
一、病因和分類
二、發病機制
三、發病過程、機體的功能和代謝變化
第二節 慢性腎功能衰竭
一、病因
二、發病過程
三、發病機制
四、機體的功能和代謝變化
第三節 尿毒症
一、尿毒症毒素
二、機體的功能、代謝變化和發生機制
第四節 腎功能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一、急性腎功能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二、慢性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主要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主編劉春英,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院長,遼寧省中醫藥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精品課程”《中西醫結合病理學》及《高級病理與病理生理學》課程負責人。長期從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多次獲批國家及省部級教學與科研課題並獲得相應成果獎,主編了多家出版社的教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