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大多見於冬春季節,可暴發或散發流行。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全身酸痛、乾咳及肺浸潤等。病毒性肺炎的發生與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徑以及宿主的年齡、免疫功能狀態等有關。一般小兒發病率高於成人。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呼吸內科
  • 多發群體:兒童
  • 常見發病部位:肺
  • 常見病因:副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
  • 常見症狀:發熱、頭痛、全身酸痛、乾咳及肺浸潤等
  • 傳播途徑: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占90%,而病毒感染則以上呼吸道為主,有普通感冒、咽炎、喉-氣管-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嬰兒皰疹性咽峽炎以及流行性胸痛等。引起肺炎的病毒不多見,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為常見,其他為副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和某些腸道病毒,如柯薩奇、埃可病毒等,以及單純皰疹、水痘-帶狀皰疹、風疹、麻疹等病毒。嬰幼兒還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產生肺炎。病毒性肺炎多發生於冬春季節,可散發流行或暴發。在非細菌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25%~50%,患者多為兒童,成人相對少見。
近年來由於免疫抑制藥物廣泛套用於腫瘤、器官移植,以及愛滋病的發病人數逐年增多等,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都可引起嚴重的肺炎。病毒性肺炎為吸入性感染,通過人與人的飛沫傳染,主要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氣管-支氣管炎,家畜如馬、豬等有時帶有某種流行性感冒病毒,偶見接觸傳染。糞經口傳染見於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通過塵埃傳染。器官移植的病例可以通過多次輸血,甚至供者的器官引起病毒。血行播散的病毒性肺炎並不伴氣管-支氣管炎。

臨床表現

本病臨床表現一般較輕,與支原體肺炎的症狀相似。起病緩慢,有頭痛、乏力、發熱、咳嗽、並咳少量黏痰。體徵往往缺如。X線檢查肺部炎症呈斑點狀、片狀或均勻的陰影。白細胞總數可正常、減少或略增加。病程一般為1~2周。在免疫缺損的患者,病毒性肺炎往往比較嚴重,有持續性高熱、心悸、氣急、發紺、極度衰竭,可伴休克、心力衰竭和氮質血症。由於肺泡間質和肺泡內水腫,嚴重者可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徵。體檢可有濕囉音。X線檢查顯示瀰漫性結節性浸潤,多見於兩下2/3肺野。

檢查

1.病原學檢查
病毒培養較困難,不易常規開展,肺炎病人的痰塗片僅發現散在細菌及大量有核細胞,或找不到致病菌,應懷疑病毒性肺炎的可能。
2.血清學檢查
急性期和恢復期的雙份血清,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或血清抑制試驗抗體滴度增高4倍或以上有確診意義。近年用血清監測病毒的特異性IgM抗體,有助早期診斷。免疫螢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酶標組化法,辣根過氧化物酶-抗辣根過氧化物酶法等,可進行病毒特異性快速診斷。
3.白細胞
計數正常、稍高或偏低,血沉通常在正常範圍,痰塗片所見的白細胞以單核細胞居多,痰培養常無致病細菌生長。
4.胸部X線
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小片狀浸潤或廣泛浸潤,病情嚴重者顯示雙肺瀰漫性結節性浸潤,但大葉實變及胸腔積液者均不多見。病毒性肺炎的致病原不同,其X線徵象亦有不同的特徵。

診斷

病毒性肺炎的診斷依據為臨床症狀及x線改變,並排除由其他病原體引起的肺炎。確診則有賴於病原學檢查,包括病毒分離、血清學檢查以及病毒抗原的檢測。呼吸道分泌物中細胞核內的包涵體可提示病毒感染,但並非一定來自肺部,需進一步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肺活檢標本作培養分離病毒。血清學檢查常用的方法是檢測特異性IgG抗體,如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但僅能作為回顧性診斷,並無早期診斷價值。

治療

以對症治療為主,臥床休息,居室保持空氣流通,注意隔離消毒,預防交叉感染。給予足量維生素及蛋白質,多飲水及少量多次進軟食,酌情靜脈輸液及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等。原則上不宜套用抗生素預防繼發性細菌感染,一旦明確已合併細菌感染,應及時選用敏感的抗生素。
目前已證實較有效的病毒抑制藥物有:①利巴韋林具廣譜抗病毒功能,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②阿昔洛韋為一化學合成的抗病毒藥,具有廣譜、強效和起效快的特點。臨床用於皰疹病毒、水痘病毒感染。尤其對免疫缺陷或套用免疫抑制劑者應儘早套用。③更昔洛韋為無環鳥苷類似物,抑制DNA合成。主要用於巨細胞病毒感染。④奧司他韋為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對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藥發生率低。⑤阿糖腺苷為嘌呤核苷類化合物,具有廣泛的抗病毒作用。多用於治療免疫缺陷患者的皰疹病毒與水痘病毒感染。⑥金剛烷胺為人工合成胺類藥物,有阻止某些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及退熱作用。臨床用於流感病毒等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