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瞼皮炎

疾病名稱,疾病分類,疾病描述,單純皰疹病毒性瞼皮炎,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帶狀皰疹病毒性瞼皮炎,臨床表現,診斷,治療,

疾病名稱

病毒性瞼皮炎

疾病分類

眼科

疾病描述

眼瞼病毒性皮炎種類較多,最常見的眼瞼病毒感染有單純皰疹病毒、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瞼皮炎。天花病毒、傳染性軟疣及人乳頭狀瘤病毒引起的感染少見。

單純皰疹病毒性瞼皮炎

由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感染引起。病毒潛伏於體內,上呼吸道感染、緊張、勞累後,病毒趨於活躍引發感染。眼瞼單皰病毒性瞼皮炎容易復發。

臨床表現

病變可侵犯上、下瞼,但以下瞼為多見,感染病灶可局限於瞼緣,或累及眶周皮膚,並與三叉神經眶下支分布範圍符合。瞼部皮膚出現簇狀半透明小泡,有刺癢燒灼感。初起水泡內含有透明黃色液體,約在一周內乾痼,結痂脫落而不留瘢痕,但可有輕度色素沉著。少數病例表現為眼瞼糜爛潰瘍形成,以瞼緣間存在糜爛區(1~4mm)及瞼緣皮膚潰瘍(3~6mm)為特徵。據文獻報導高達94%的患者並發濾泡性結膜炎,15%病人發展為慢性瞼緣炎。唇部和鼻前庭部可有同樣損害出現,嚴重者有耳前淋巴結腫大。

診斷

根據病史和典型眼部表現可做出診斷。病變基底刮片,常證實有多核巨細胞,Giemsa染色顯示典型的嗜酸性病毒包涵體。水泡內滲出液病毒分離陽性率為70%。其它特異性檢查包括免疫螢光電子顯微鏡、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放射免疫測定、瓊脂凝膠免疫擴散、及DNA探針。血清學鑑定檢查包括酶聯免疫法(ELISA),補體結合試驗、免疫粘連血凝試驗及螢光抗體染色。血清病毒抗體滴度的測定比較,可以鑑別原發和復發病例。

治療

疾病初期局部皮膚塗龍膽紫溶液或氧化鋅糊劑,塗抗生素眼膏,加速乾燥結痂。結膜囊內滴0.1%無環鳥苷、2%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和0.1%碘苷(皰疹淨)等眼藥水,以防止角膜受累。一旦病變蔓延至角膜,按單純皰疹性角膜炎治療。全身症狀明顯、高熱者臥床休息,加強護理,退熱降溫。給予全身抗病毒治療阿昔洛韋0.25g,每天5次,兒童10~15mg/(kg·d),分5次口服,療程5d;也可用板藍根1包,每天3次;或抗病毒口服液1l0ml,每天3次。反覆發作患者可長期服用無環鳥苷預防。

帶狀皰疹病毒性瞼皮炎

是由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了三叉神經的半月神經節或三叉神經第一支所致。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屬皰疹病毒家族,與單純皰疹病毒有許多相同的抗原。VZV原發性感染常見於兒童水痘。然後病毒潛伏,復發感染表現為帶狀皰疹性眼病或皰疹。到60歲為止,100%的人血清VZV抗體陽性。免疫抑制者容易發生本病。

臨床表現

發病前有發熱、寒戰、倦怠及食欲不振等前驅症狀。隨後出現病變區域皮膚灼熱,感覺過敏及劇烈神經痛。繼而皮膚潮紅、腫脹、簇生粟粒丘疹,48~72小時後,皮膚紅斑、斑丘疹迅速轉變為皰疹。病變繼續發展3~5天。50%~69%患者出現瞼緣皰疹。皰液初起透明,隨後混濁或合併感染成膿皰,多群水皰之間皮膚正常。皰疹局限於一側頭部、前額部、上下瞼皮膚,不越過顏面中線。活動性的感染常常持續7~10天。隨後伴有皮損結痂。2周后水皰結痂脫落,因病變達到真皮層,癒合後留下永久凹陷性瘢痕,並有色素沉著。可發生雙行睫、倒睫、上瞼下垂及眼瞼畸形,妨礙了眼瞼正常閉合。炎症消退後,額部、頭部等處的知覺依然減退,要持續數月方可恢復。眼瞼帶狀皰疹常引起淺層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在鼻睫神經受侵犯,鼻翼出現皰疹時,這種可能性更大。其它尚可引起青光眼、後部鞏膜炎和眼肌麻痹等併發症。

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可給予診斷。必要時可作皮膚活組織病理檢查。

治療

措施包括休息、避光、給予止痛和鎮靜劑。局部治療以消炎、乾燥、收斂、防止繼發感染為原則。0.1%無環鳥苷眼液或0.1%皰疹淨眼液外搽患處或眼部,每天6次。必要時用干擾素100萬~300萬U肌注,1次/2~3日;或聚肌胞4mg肌注,1次/2日,共5次。疼痛明顯可予以卡馬西平0.1g,2~3次/日;或去痛片1~2片必要時口服。有繼發感染時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塗眼,每天2~3次。若水皰乾涸、結痂、局部瘙癢時,可用皮康霜等霜劑外塗皮膚,每天2~3次。並發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時,按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治療原則處置。對重症患者,推薦口服無環鳥苷,每天15~20mg/kg,還可注射胎盤丙種球蛋白以及維生素B1、B2,也可注射恢復期血清或全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