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寄白學士拾遺》是唐代詩人張籍的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病中寄白學士拾遺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長律
- 作者:張籍
作者
詩詞正文
梨晚漸紅墜,菊寒無黃鮮。倦遊寂寞日,感嘆蹉跎年。
塵歡久消委,華念獨迎延。自寓城闕下,識君弟事焉。
君為天子識,我方沉病纏。無因會同語,悄悄中懷煎。
《病中寄白學士拾遺》是唐代詩人張籍的作品之一。
《病中寄白學士拾遺》是唐代詩人張籍的作品之一。詩詞正文秋亭病客眠,庭樹滿枝蟬。涼風繞砌起,斜影入床前。梨晚漸紅墜,菊寒無黃鮮。倦遊寂寞日,感嘆蹉跎年。塵歡久消委,華念獨迎延。自寓城闕下,識君弟事焉。君為天子識,我方沉病纏...
本年四月,白居易任左拾遺,仍充翰林學士。他對左拾遺這一官職很重視,覺得被授予此職是受到寵幸,希望能盡其職責。此詩反映了他的心理活動過程。先是為此官職勝於奔走風塵的俗更而欣喜,繼而想到才名動天地的陳子昂、杜甫最高官職不過諫官,又生慚愧。受寵若驚,誓願進言盡忠,當面對尚未書寫諫書的紙張時,又感到...
迎延 迎延,讀音是yíng yán。意思是延請,接納。解釋 延請,接納。出處 《漢書·敘傳上》:“ 伯 至,請問耆老父祖故人有舊恩者,迎延滿堂,日爲供具,執子孫禮。”唐 張籍 《病中寄白學士拾遺》詩:“塵歡久消委,華念獨迎延。”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屬山東省菏澤市)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大臣。王禹偁世為農家子,9歲能文。太平興國八年(983年)進士,歷任成武縣(今屬山東省菏澤市)主簿、右拾遺等職。獻《端拱箴》,又獻《御戎十策》,太宗大加稱賞。拜左司諫、知制誥,判大理寺。淳化二年(...
拜命之日,獻疏言事,曰:“蒙恩授臣左拾遺,依前翰林學士,已與崔群同狀陳謝,但言忝冒,未吐衷誠;今再瀆宸嚴,伏惟重賜詳覽。臣謹按《六典》: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凡發令舉事,有不便於時、不合於道者,小則上封,大則廷諍。其選甚重,其秩甚卑。所以然者,抑有由也。大凡人之情,位高則惜...
後周顯德二年(955年),楊徽之登進士甲科,被禮部擢置“殊等”16名內上奏。周世宗柴榮命近臣覆核,只有楊徽之與李覃、何儼、趙鄰幾四人中選,授予秘書省校書郎、集賢秘閣校理,後升著作佐郎、右拾遺。深受宰相范質器重,學士竇儼推薦其同修禮樂書。宋太祖趙匡胤禪代登位之初,知楊徽之於前朝曾譏議他,將欲加害,...
②“子思公”:即南朝(齊)時的何憲,廬江人,學士,以博聞強記著稱,與王儉同時。憲以強學見知,母為鎮北長史王敷之女,自幼聰明好學有訓識,曾官本州別駕。永明十年,曾出使北魏虜中。③“西城棲鳳公”:即何妥,四川郫縣人,家居門陵白楊頭。隋朝時太學博士,進爵為公,封襄縣伯,性勁急,有口才,好...
《全唐文》收錄其文章三篇:《乞解職表》、《請定配享奏》、《百家岩寺碑》。《唐文拾遺》則補錄二篇:《停讓帝等廟四時享獻奏》、《與楊祭酒書》。家庭成員 祖父:杜慎行,荊益二州長史、建平侯。父親:杜鵬舉,安州刺史。叔父:杜暹,禮部尚書、同平章事、魏縣侯。兄長:杜靈瑗(太康主簿)、杜鳳舉。兒...
高仲武以為"祖述沈千運,漁獵陳拾遺(陳子昂)"(《中興間氣集》),則說明孟詩在當朝的師承。張為著《詩人主客圖》,尊孟雲卿為"高古奧逸主",但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傷時二首》之一)這樣的詩句,則為人們所稱道。在藝術上,清代吳喬《圍爐詩話》說,孟雲卿詩有"直率之病",是符合實際的。《全唐詩》編...
劉翰等九人,以唐代《新修本草》為藍本,並採摭陳藏器《本草拾遺》等書相互參證,訂正錯訛,補充遺漏,再由劉翰、馬志統一作出註解。最後由左司員外郎知制誥扈蒙、翰林學士盧多遜等詳加刊定成書20卷,命名為《開寶新詳定本草》。宋太祖為之作序,由國子監鏤板刊行。開寶七年(973年),宋太祖再次詔命劉翰馬志...
後蜀開國,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六十六歲時官至宰相。廣政二十八年(965)後蜀亡國,入宋為翰林學士、左散騎常侍,以本官分司西京卒,時年七十六歲。歐陽炯性情坦率放誕,生活儉素自守。他頗多才藝,精音律,通繪畫,能文善詩,尤工小詞。今存文兩篇,見《全唐文》《唐文拾遺》。詩五首,見《全唐詩》《...
《答竇拾遺臥病見寄》今春扶病移滄海,幾度承恩對白花。送客屢聞簾外鵲,銷愁已辨酒中蛇。瓶開枸杞懸泉水,鼎煉芙蓉伏火砂。誤入塵埃牽吏役,羞將簿領到君家。《對酒贈故人》扶起離披菊,霜輕喜重開。醉中驚老去,笑里覺愁來。月送人無盡,風吹浪不回。感時將有寄,詩思澀難裁。《同李吏部伏日口號,...
”“臣職為學士,官是拾遺,日草詔書,月請諫紙;臣若默默,惜身不言,豈惟上辜負聖恩,實亦不負神道。所以密緘手疏,潛吐血誠;苟合天心,雖死無恨。”[1](P1230)這是多么激烈的言詞!也足見白居易忠於諫官之職守,以致唐憲宗不能容忍。但由於白居易是諫官,而諫官是“言者無罪”的,“不宜阻居易言”...
張耒(lěi)(1054年—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張耒考中進士,歷任臨淮主簿。元祐元年(1086年),通過制科考試,授著作郎、秘書丞、史館檢討。宋哲宗紹聖初年,授直龍圖閣學士、知潤州。宋徽宗初,拜太常少卿,列入元佑黨籍,...
”崈白廟堂,請自朝廷移書續前議,又謂彼既指侂胄為元謀,若移書,宜踅免系銜。侂胄大怒,罷崈,以知樞密院事張岩代之。既以台論。提舉洞霄宮,落職。侂胄誅,以資政殿學士知建康府,尋改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淮南運司招輯邊民二萬,號“雄淮軍”,月廩不繼,公肆剽劫,崈乃隨“雄淮”所屯,分...
五世祖:李玄道,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高祖:李雲將,尚書右丞、隴州刺史 曾祖:李晏 祖父:李顏 父親:李歸期 個人作品 李逢吉才思俊麗,能文工詩。曾與令狐楚同編者名《斷金集》,今存八首 :《享惠昭太子廟樂章》、 《望京樓上寄令狐華州》、《再赴襄陽,辱宣武相公貽詩,今用奉酬》 、《奉送李相公重鎮...
後入朝歷工部尚書、御史大夫,復為工部尚書,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再遷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士兼修國史。唐大中十年(856),病辭,官終太子少師,卒贈司空。軼事典故 鄭朗入仕後曾任右拾遺,後擢起居郎,專門在朝內記錄皇帝言行。唐文宗開成年間(838年),文宗與宰相議政,見御案旁龍柱下鄭朗正在執筆記事,...
韋執誼(764-812年),字宗仁,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人。唐朝時期宰相,二王八司馬之一。韋執誼出身於京兆韋氏龍門公房,聰俊有才,進士及第,起家右拾遺。歷任翰林學士、南宮郎、吏部郎中,與唐順宗寵臣王叔文交好。永貞元年(805年),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推行永貞革新,抑制宦官和藩鎮勢力。唐憲宗繼位,...
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詩家天子 “琉璃堂”,原是王昌齡等人在南京時聚會吟詠之處,在王昌齡之後一百多年的晚唐,流行一本說詩雜著《琉璃堂墨客圖》,此書今已失傳,殘本存於明抄本《吟窗雜錄》之中。書中稱王昌齡為“詩...
”身為大學士的徐乾學屏息肅容,不敢再說一句話。後來顧炎武的外孫陸舒城說:“人眼俱白外黑中,惟我舅祖兩眼俱白中黑外。”手不釋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逕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
公微時,夢至一處,有小池,方洞數尺,甃以玉。公浴之,視臂生白鱗,水影頭已角出,有史雲,此玉龍池也。古登第詩云:一聲霹靂從地起,到頭自是白頭翁。官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己酉罷公,呂誨上疏言公無罪被出,甚非公議。上出奏示執敬,王安石曰:獬出,臣但懷不能盡理論情,暴其罪狀,使小人之有所...
元和十四年(819年),升為右拾遺。元和十五年(820年),任翰林學士,捲入牛李黨爭,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要職。與李德裕、元稹被譽為“三俊”。長慶四年(824年),李黨失勢,李紳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放逐期間,李紳寫了不少描繪路途艱險、發泄心中怨氣的詩文。自寶曆...
曹確,唐懿宗時為相,父景伯,貞元十九年進士擢第,又登制科。確,開成二年登進士第,歷聘藩府。入朝為侍御史,以工部員外郎知制誥,轉郎中,入內署為學士,正拜中書舍人,賜金紫,權知河南尹事。入為兵部侍郎。人物介紹 曹確,父景伯,貞元十九年進士擢第,又登制科。確,開成二年登進士第,歷聘藩府。入...
薛居正(912年-981年),字子平。開封府浚儀縣(今河南開封)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學家。薛居正為後唐清泰二年(935年),中進士。歷仕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四朝,歷官諫議大夫、刑部郎中、戶部侍郎、兵部侍郎、參知政事、門下侍郎、平章事、左僕射、昭文館大學士、司空等職。曾主持編撰《舊五代史...
王維曾經描寫那裡的景物和奇特的風光,每天與丘為、裴迪、崔興宗等文人學士遊歷覽勝,寫詩,彈琴飲酒,自得其樂。後來上表,請求把自己的住宅變為佛寺。臨終前,寫信辭別親友,停下筆就坐化了。代宗尋求王維的文章,他的弟弟王縉將他的詩文編纂成集共十卷,獻給皇上,他的詩文至今流傳於世。作者簡介 撰者辛文房,字...
仲夏江陰官舍寄裴明府(萬室邊江次) 至七里灘作(遷客投于越)贈衛南長官赴任(吏曹難茂宰) 贈王八衢(丹地偏相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移家避寇逐行舟)雜興(花間昔日黃鸝囀) 遠寺鐘(疏鐘何處來)袁江口憶王司勛、王吏部二郎中……(京華不啻三千里)元日無衣冠入朝,寄皇甫拾遺冉、...
鄭畋(tián)(825年-887年),字台文,滎陽人,出生於桂州,唐朝宰相、詩人,桂管觀察使鄭亞之子。鄭畋出身於滎陽鄭氏,考中進士後在藩鎮幕府為官。鹹通五年(864年),鄭畋進入朝廷,累官至戶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後因錯被貶為梧州刺史。唐僖宗即位後,鄭畋被召回朝中擔任兵部侍郎。乾符四年(877年),鄭畋...
別劉朔齋後寄詞,時朔齋抵峽山拾遺詞至 雲山迭迭雙眸短,夢魂夜趁行人遠。千里共襟期,吟風飲月時。碧溪穿翠峽,雪意蓬蕭颯。安得翅飛來,沖寒同訪梅。嫌聒耳,秦箏戛。慵著眼,俳優狎。但一觴一詠,放懷開闊。涌地池亭工掩映,擎天柱石覘施設。待枝頭、金顆可調羹,休輕折。《漁家傲》重著夾羅猶怯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