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孢褐地碗菌

疣孢褐地碗菌

寬3-6厘米。子囊上部圓柱形,往下漸細成柄。孢子單行排列在子囊上部,橢圓形,有明顯小沈突。側絲淺黃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疣孢褐地碗菌
  • 拉丁學名:PezizabadiaPers
  • :細菌界
  • 形態特徵:子囊盤碗狀,無柄,暗褐色
發病規律,病害症狀,防治方法,

發病規律

(1)傳播途徑孢子由氣流和風傳播,也可隨培養料及覆土帶入而引起病害。
(2)發生條件有機質豐富,培養場地濕度大,通風差等條件下易於發生。

病害症狀

症狀床畦培養料及疆土上長出一顆顆近圓形、略帶肉色的子實體,大小如綠豆粒至黃豆粒大。長大後,頂端開口形成杯狀或碗狀的子實體,近無柄,後期邊緣開裂呈花瓣狀,並釋放出子囊抱子。受疣孢褐地碗菌為害時,基質喪失養料和水分,影響靈芝菌絲的生長和養分積累而引起減產。

防治方法

(1)做好場地的清潔衛生工作。
(2)覆土經消毒處理。
(3)發現病菌子實體發生應及時摘除,集中處理,防止擴大傳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